让数学课堂彰显简约之美

2013-12-29 00:00:00王士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4期

牛顿曾说,几何学之所以堪称辉煌,就在于它只从很少的几条公理出发,而最终却得到了如此之多的结果。欧几里得只用了5条公理就把千头万绪的几何素材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师之言一语道破了数学的简单之美。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从纷繁复杂返璞归真,追求简约之道,彰显简约之美,让我们的课堂处处呈现简约而不简单的张力。

一、简约环节,简化自然

在当前追求时尚的大潮中,不少数学课堂花样多、环节多、形式多,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一环套一环,结果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学过程理应追求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取得教学实效,也就是减花样、简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机会,探究讨论的空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实践运用,也就是将公理公式物化为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长足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在“认识时分”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的教学环节一目了然,去粗取精,简化地呈现出教学的主次、重点和难点。

1.从有趣的猜谜开始,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2.认识1时、1分。笔者直截了当地说: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然后比较1分和1时,分针与时针所走的区别,突出1分与1时的特点。最后通过学生拨一拨,加深对分、时的认识。通过学生观察与实践,手与脑的结合使用,加深了对时与分的理解。

3.认识时与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观察原来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然后问: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同时走了几个大格?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让学生去发现:1时=60分。

4.练习设计,目标明确。首先安排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1分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建立1分钟的时间概念。然后又出示了1分钟我们能做很多事情,从而培养学生惜时的良好品质。接着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生活开始,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10分钟就是1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时的时间概念。最后通过拨一拨、说一说,让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从而进一步去认识几分与几时。

二、简约内容,简要充实

课堂教学的时间绝对是个常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执教者必须结合学情、教材以及自身情况,潜心地研究规划,学生能承载多大的量,教者要胸有成竹,尤其要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这样便使一节课显得既实实在在又简简单单,做到“骨肉相连”。如在“认识时分”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教学预设中所提出的简明目标,我们把教学内容作了这样的安排:1.认什么?2.怎样认?3.有何用?把握住了这三个核心问题内容,课堂教学主要线索就相当清楚了。

“认识时分”这节课主线非常清晰: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和1分、1时及几分、几时;然后通过教师对1时、1分的讲解,学生比较及动手操作去认识时分以及时分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时刻,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知识可帮助我们认识具体的时间。

三、简约语言,简洁流畅

1.问题语言导向明确。例如,在认识钟面时,教师出示了三个问题: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问题直观明了,使学生明白要做什么,指向明确。

2.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例如,要认识时与分的关系,教师就过渡得非常自然,他是这样说的:刚才,我们分别认识了几分与几时,但时针与分针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呀!看一看分针在走的过程中,时针是怎样相随的?教者通过巧妙地过渡,及时去引导学生了解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评价语言要及时坦诚。例如,学生在回答“分针从12走到4,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格?”时,有的学生通过数小格的方法,回答出20小格。教师的评价语是:你数得很认真,请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计算5×4=20得出答案。教师的评价语是:你的方法很好,值得向全班同学推广。及时坦诚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又对学生有所启迪。

4.概括语言要正确科学。例如,在“认识时分”这节课中,在概括时、分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同时走了一大格。“同时”一词的加入,准确地导出了时分之间的关系。

四、简约训练,简易精要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经历、思维训练,更重要的是教者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公开课上无层层推进的练习设计,如此有骨无肉的黄河像化石,是空洞的。针对教学的进程,在关键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出巧妙精要的练习,做到及时、真实的信息反馈。

在“认识时分”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训练。

1.拨分针与时针,通过拨时针与分针,使学生明确时针与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建立1分的时间概念,使学生真正理解1分钟。这样的训练安排,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学生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时与分的认识。

总之,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简约,简约是一种美。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在无数次删繁就简时,通过传承、创新、发展的扬弃,在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数学教学逐步返璞归真——简约,让数学课堂教学彰显一种简约之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