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是学生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目标。学生只有感觉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将问题贯穿教学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1.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诱导学生想提出数学问题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课堂分学段目标“发展性领域”中要求“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见,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当从小培养从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也来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带着一颗好奇的求知的心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之前,可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报刊资料,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使学生感到在生产及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负数,激发学生学好负数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出示三个城市的气温图,问学生: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啊?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理解数学信息后争先质疑问难,纷纷提出:上海的气温和南京的气温哪个高?北京的气温应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北京的气温比南京的气温低多少度?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的学习场面。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培养了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因此,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魂”,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素数”与“合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有一名学生问,1为什么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教师立即表扬该生肯动脑,问题提得好,并适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学生受到了启示,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设计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却启而不发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数学价值。这说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不善于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再创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问题不知从哪儿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完全是为了凑热闹,因此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
要想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如何提问的示范指导,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从每块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度入手,教师启发学生: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吗?为什么呢?在这一关键处设问,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也让学生明确,提出的数学问题必须能为教学服务才是有价值的问题。
要想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方向上的引导。例如教学“两积求和混合计算问题”时,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大多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你还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吗?这样学生很自然地会提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这个有价值的问题,顺利地进入下个环节的教学。这样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提出高质量有价值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这样,数学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数学素养就会全面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