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渗透分类等数学思想。
3.通过关注生活中的对称,体验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过程:
一、感知对称,初探特征
师:我们先来进行猜物体游戏,即看一个物体的一部分,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同时,比一比是男生猜得准,还是女生猜得准。(女生分别对照天安门、飞机、奖杯的一半猜物体,男生对照一些不对称的物体的一部分进行猜测,最后女生猜得准,男生很不服气)
师:女生为什么一猜就中呢?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对称)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欣赏照片,这样教学比较平淡,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猜物体的形式引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对称物体可以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同时也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做了铺垫。】
二、实践操作,研究特征
1.对折天安门图
师:将女生猜中的三个物体画下来,就得到这样一些图形。(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图形)请将天安门的图对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后反馈:天安门图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2.对折飞机、奖杯图
师:猜一猜,飞机图和奖杯图如果对折,又会怎样呢?然后折一折,验证你们的想法。(学生操作后得出:飞机图、奖杯图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学生已折过天安门图,如果直接折飞机图和奖杯图,学生会觉得没意思。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让学生感知探究数学规律是从猜想开始的,再进行验证。】
3.揭示课题,研究对称轴
师:将刚才对折的三个图展开,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折痕是对折后产生的。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
1.完成书本的“试一试”
师:同学们的表现不错,老师奖励你们一个五角星。(课件出示大大的五角星)这个五角星,你觉得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怎么验证?
师(随便折):老师这样折,可以吗?我们要考虑沿哪儿对折,两边才可能完全重合?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判断一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形,学生观察判断)有没有办法验证我们的判断呢?
生: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图形,验证一下。
师(出示一个斜的三角形):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出示一个五边形)这个五边形有几种对折方法?(5种对折方法)说明它有5条对称轴。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3题和第6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暑假的一天,小明乘小轿车去参加金钥匙比赛,车上他看到了这个图案(出示紫金花的图),认识吗?沿途他还看到了许多交通标志。我们来观察一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师:小明比赛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下面的英文字母或数字、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 N C S 8 美
(然后通过课件演示,验证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师:一个月后,比赛结果出来了,小明获奖了,他高兴地挥起了手中的小国旗。同时,他发现很多外国小朋友也获奖了,分别来自意大利、瑞士、巴西。这些国家的国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师(小结):不仅要考虑国旗的形状,还要考虑它的颜色、图案,对折后都要完全重合,才能说它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练习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已学知识。】
四、发挥想象,创作“对称”
师:轴对称图形实在太美了,这是老师在课前做的一个轴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也想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可以参考书本第57页,用你喜欢的方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吧!(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既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又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五、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给图形找朋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对剪纸方法的初步体会和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进行图形间选择配对的游戏,既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思考难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
六、观察现象,升华所学
师:轴对称图形美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的奇妙和美丽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