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幸观摩了卞小娟老师执教的“综合与实践”课中的“节约一滴水”一课,卞老师在课中以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充分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由于有了提出问题、拟定思路、动手实验、数据分析、反思提升等过程的充分经历,学生在课中自然生成了“节约一滴水”“珍惜一滴水”“敬畏一滴水”的真情感悟,使全课收到了体验充分、情智共生的良好效果。现就卞老师的精彩教学过程摘录并分析于后,以供同行分享。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课件播放滴水的声响。
师:听到了什么?
生:水滴的声音。
教师课件出示一个水龙头在滴水。
师: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坏掉的水龙头在滴水。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面对这个现象你想说些什么?
生:这样很浪费。
生:我想知道1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
生:我们学校大约1700名同学,每人浪费1滴水就是1700滴水,我想知道1700滴水大约有多少。
(二)实验活动,探究问题
1.选择问题,设计方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要一年,或至少要一天,怎么办呢?
生:要不到那么久,可以做实验,先测一分钟滴多少滴水,再计算就行了。
师:你说做实验,大家同意吗?
生:对,就是做实验。
师:那好,先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讨论你们打算怎样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把你们选择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记录在表中。(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我们选择的是问题1,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试验一分钟滴多少滴水,再算出一年大约浪费多少水。
师板书:1分钟——1年——?
生:我们选择的是问题2。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试1滴水的质量,再算出1700滴水大约是多少。
师板书:1滴水——1700滴?
……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师: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要把掌声送给大家(师生鼓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老师这里有几点提示。(大屏幕出示提示)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让完成的小组把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学生呈现的数据信息有:
1分钟——1年——?
8mL——4216320mL——4216.3kg
10mL——5256000mL——5256L
9mL——4730400mL——4.7304t
10滴水——1滴水——1700滴?
7mL——0.7mL——1190mL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分别介绍,一个组介绍时改变了原先思路,并说明一滴水不好测,所以先测10滴水再算,教师引导鼓励评价。
师:为什么同一个问题,数据结果不一样呢?
生:可能是杯子上滴水孔大小不一样。
生:可能水杯中压力不一样。
……
师:是的,做实验就会产生误差,科学家试验时会想方设法减少误差。我们今天的实验数据有误差,但不影响我们的分析和感悟。
3.运用数据,深化体验
(1)解决问题体验。
师:看到这些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一年浪费的水很多。
生:一滴水不多,时间长了就多了,人数多了浪费也就多了。
师:说得很好。我这里收集到几个信息,请你结合试验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师课件出示:
①1个人每天饮水1400克。
②_____家每周用水,现在水价是_____。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后交流。
生:我研究了一年浪费的水1个人可以喝2259天,约175月,合6年。……
师:有什么想说的?
生:请节约一滴水。
生:很多地方缺水,我们不能浪费。
生: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师板书课题:珍惜一滴水)
(2)图片对比体验。
师: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干旱地区的图片),这些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围绕节约、减少浪费说感想。
(三)课堂总结,情智共生
师:今天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生:围绕一滴水,提出问题、做实验、分析数据学习的。
师板书:问题—思路—实验—结论
师:这样的研究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生: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度电……
当课堂结束之时,一位学生急切地要说话:老师,我还想说,我们要“敬畏”一滴水。
师:孩子们,大家有同样的感受吗?(全班以自发而热烈掌声作了回答)
二、教学赏析
“节约一滴水”是西师版四年级课标教材“综合与实践”中的一个学习主题,卞老师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要求,围绕“一滴水”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方案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整经历“提出问题—拟定思路—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通过活动在使数学智慧增长的同时,情感态度得到同步发展,以致于使本课的主题由“节约一滴水”演变为“珍惜一滴水”,最后升华为“敬畏一滴水”。
对全课仔细分析与深度思考,这节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情智共生的良好效果,得益于卞老师在整个课堂中始终把学生推向前台,自己隐身幕后,以“一个坏掉的水龙头滴水”这样一个简约、适切的情境,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欲望,顺利地提出问题。然后又以“解决这个问题要一年或者至少需要一天”的困惑,引发学生实验的需求,进而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操作实验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获得真实的原始数据,并通过计算解决自己选择的问题。虽说他们的实验有误差,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也各不相同,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因而也是可信的。最后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直接的数据体验、一年浪费的水的生活用途感知、缺水图片的对比等多种途径感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的环节,卞老师还引导学生把本次“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策略推而广之,在“这样的研究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的类推迁移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进一步领悟策略与数据背后的思想。整个过程就是一项浓缩的科学研究过程,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前提下的自主活动,学生愿意并乐意投入全部的精力与热情参与其中,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真实而充分地经历着、体验着、收获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运用的经验,还获得了能力发展的经验,更积累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充分的过程体验,课堂中情智共生、高潮迭起的学习场景就显得顺理成章。
情智共生的课堂需要学生充分的过程体验,这个充分的过程体验背后,需要教师独到的切入视角、巧妙的情境创设、适时的过程引导和恰当的思维点拨提升,这也许就是教学名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智慧的体现。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