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台湾流行引进英美的畅销小说,除了预付版税一本比一本还高之外,书的厚度也是一本比一本厚。三四百页算是入门款,五六百页是标准型,有些甚至厚达七八百页,得分拆成上下册。台湾版的用纸又不如英美小说来得轻盈,书捧在手上读,不多久便会手酸。
后来读香港作家陶杰的文章才知道,英美的畅销小说之所以会这么厚,是经过专业出版人“理性计算”评估后得出的结果,答案是“六小时理论”。也就是说,一本书得让一位典型的专业中产白领阶层读者,在六小时内读完。
六小时理论,成了英美畅销小说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或许你会问,为什么是六小时?
根据陶杰的说法,六小时是英美商务人士商务旅行中的标准空闲时间。例如,从纽约搭飞机到旧金山,扣掉走路、吃飞机餐等必要时间,候机与搭乘飞机的飞航时间,约莫六小时,如果不拿来睡觉或看飞机上的电影,读书是最好的休闲,心无旁鹜,一趟旅程读完一本书,下飞机时便可丢弃(这也是为什么英美畅销书平装本纸张偏薄、开本偏小、装订不佳、价格低廉的原因之一),已经是英美商务人士的旅途必做之事。
在这六个小时内,让这群读者能够一气呵成地读完一本书,打发无聊的飞行时间之余,掌握一些历史掌故,或者新奇知识,能够有所收获,不至于白白浪费。令人愉快、满意的阅读经验,会让这样一群读者,下次有相同旅程时,再做同样的事情,于是成为出版业的死忠客户。
陶杰提起的英美畅销书六小时理论,也解开了笔者对于英美近年来电子书市场可以崛起而其他市场却不能的谜团。
亚马逊网络书店则以精装本价格破坏的方式(原本的精装版新书的电子书只卖平装版的价格),顺利抢下新书的电子书市场。
对于这群习惯阅读的高收入白领商务人士来说,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并非负担不起,而买了阅读器之后,从此商务旅行不用再携带厚厚的书籍,减少随身行李,却同样能够满足阅读需求,还能挑选之前得等上较长时间才能买的畅销作家的新书,这样一个市场利基的存在,的确能让这群有经济实力又有阅读习惯的阅读族群改变图书消费与阅读模式,从而推动英美电子书的崛起。
其实,日本的阅读市场也考虑到阅读时间的设定。根据日本的阅读研究,日本人之所以发展出电车阅读习惯,是因为郊区住宅兴起,上班族与学生必须通勤上学或上班,通勤时电车拥挤,通勤时间也不算短,为了让读者打发时间,便有各种各样的出版刊物问世。与英美世界不同的是,日本的通勤半径落在两小时之内。所以不难发现,日本畅销书的厚度,约莫落在两小时内可读完的区间内。
那么,为什么日本市场的电子书没能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恐怕是缺乏一家像亚马逊那样的书店来整合所有出版品,并且给出能让市场惊艳的购书折扣(日本电子书的价格约纸本书的5-7折),日本以前的电车读书族群有日渐减少的趋势,消费族群的数量不够大到足以支撑电子书的有效开展,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英美发展电子书的经验,值得华文出版业者参考借鉴。海外的专业出版人懂得从消费者需求来思考。设计出适合该社会重度阅读族群使用的出版品。重视核心购书读者群的阅读需求,根据需求提供合适的作品,是英美与日本等出版先进地区,在设计重点畅销书时必然考虑的一环。
回过头来看华文出版界,有多少专业出版人意识到书籍与读者阅读环境之间的关系?我的目标读者,通常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可以有多少时间,用来读我出版的作品?多久读一本?特别是当我们习惯以翻译外国畅销书,作为自家重点书的销售模式时,不同国家的核心读者的“阅读极耐力”的差异,恐怕也会影响销售状况。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当英美翻译小说热潮过去后,更受台湾读者青睐的反而是日本小说,也许日本的两小时阅读时间,更符合目前台湾的需求。
当高铁让台湾成为一日生活圈,当大陆的高铁也缩短了移动时间,当两岸三通直航,让两岸更多白领商务人士更加方便地往来大陆与台湾,当大陆专业白领中产阶级崛起,更多的时间花在飞行在亚洲各大城市……这群拥有高消费能力,又必须经常进行长时间商务旅行的白领专业人士,究竟有多少人习惯在旅行中阅读?每次旅行究竟有多少时间用来阅读?这些白领最希望在旅行途中阅读的书籍类型?诸多关于读者的阅读需求基本资料,出版人是否可以透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慢慢地建构起来,发展出自己的核心读者的畅销书时间,针对市场需求来设计好的畅销书,满足读者的需求?
或许,华文电子书市场能否顺利开展,就看这群高消费与高阅读能力的白领精英能否作为领头羊带我们向前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