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台北书展,于1月30日至2月4日在台北世贸一二三馆举行。照例,一馆是综合书区,二馆是动漫馆,三馆是儿童馆。今年的主题区是比利时法语区,书展主题是“读乐乐”。
动漫与绘本成为主流
比利时法语区的特色是绘本书非常多且强大,据说比利时法语区的家庭书柜有一区专门存放漫画与绘本,大家熟知的《丁丁历险记》与(《蓝色小精灵》等漫画,就是出自比利时法语区。
此次比利时法语区展出的重心也放在了漫画和绘本,会场更有蓝色小精灵的布偶公仔与参展观众合照。
台北书展主题区之所以选中漫画与绘本见长的比利时法语区,多少也与近年来台北书展一二馆展区的人数消长有关。
近年来,以动漫为主的二馆区由于人流不断增加,有限的空间无法负荷,业者几次发表声明要脱离台北书展另办书展,而原本的书展人潮主力一馆区的人潮则有日渐下滑的趋势,一馆展区特别推出漫画与动漫见长的比利时法语区做为主题区,还一口气邀来台湾二十余名顶尖的动漫与插画家,颇有想与二馆抢人流的意思,也有不想放手让动漫馆分家独立的意味。
无论台北书展基金会愿否公开承认,如今世代的阅读主流都是动漫、绘本与轻小说,除非台北书展基金会重新决定一二三馆的展场分配模式,解决动漫馆场地不足的问题,否则,迟早还是得面临动漫馆吵着要分家独立的事情(今年台湾八大日系漫画出版社便集体缺席,某种程度就是抗议展馆空间分配问题)。
笔者认为,不妨将儿童馆三馆并回一馆,把三馆展区让给动漫馆,甚至在一馆展区让出部分区块给动漫展区,以跨馆联展方式,减少二馆承载量。
整合与大型摊位成主流
就参展厂商的参展特性来看,今年台北书展的特色是,多家出版社联合参展,以及大出版集团租赁大型摊位的情况持续增加。
今年书展摊位呈现的最大特色是大,有别于以往书展的拥挤和杂乱,今年书展的摊位展区都很大。从书展平面图可以一目了然,出版社租下一整块展区,展出大量图书的情况成为主流。
多家出版社共同联展依然是今年的特色,除了一人/逗点文创等小型出版社联盟组成的读字系列(去年推出大受好评的读字车站,今年再接再厉推出了读字小宇宙),还有香港出版社联展区、大学出版社联展区等。
今年经销商参展的数量规模也比往年稍大,有红蚂蚁、联合发行、商流等参展。直销团队今年更是声势浩大,除国家地理杂志、巨匠、阁林、地球村之外,今周、天下文化、天下杂志、远流、时报等出版社也都有自己的直销团队进驻。
综合书区有一条小巧的出版社群聚区,群学、允晨等人文出版社齐聚于此。个人出版的大品牌白象和秀威图书公司也前来参展,台湾轻小说的重量级出版社鲜鲜文化也从二馆跨足一馆,设立相当大的展区。
考试用书出版社也前来参展,如大东海、志光、鼎文等,这和台湾近几年来考试图书销售量不断飙升,台湾年轻人热衷参加公职考试不无关系。
海外展区版权洽谈热络
海外书区今年也流行起联展,韩国、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澳洲、芬兰、欧盟、泰国(第一次有版权馆区参展),都推出了联展摊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日本,这多少与台湾近年来购买日本版权书比重日渐增多有关,韩国也磨刀霍霍,相当积极地进军台湾市场。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经台北书展主题区介绍过的地区,都与台湾出版界拉近了合作关系,最明显的是泰国。
近几年,海外展区的版权交易情况日益热络,特别是日本馆,今年版权交易日整日满座,或许和日本311之后经济衰退有关,出版也出现严重衰退。这几年,台湾引进日本出版品的数量则不断增加,于是,日本出版业者开始积极与台湾的出版界合作。
海外书区的港澳展区也变大了。此外,今年还首度增设简体书展区,共展出三百多家出版单位的出版品,总计约五万种图书,规模相当庞大。另外,海外书区还首度推出了日本邮票大展,许多漂亮精美的日本邮票展出销售。
少了阅读味的电子书区
电子书区今年依旧声势浩大,不过,依旧与馆内其他传统实体书区格格不入。多年来,持续观察电子书区,笔者终于发现,电子书区以信息展或电子业的模式布展,与出版业的布展模式大不相同,例如电子书区会找Show Girl,会强调电子书的接口规格……
电子书厂商或许更应该深思的是,书籍的载体虽然从纸本改为电子书阅读器,但阅读者基本上还是同一群人。当这群人逐渐习惯了传统的展售模式,喜欢图书的人文味,电子书区过分强调信息与电子产品的布展方式,是否真的适合台北书展?
中规中矩。没有强大的聚焦亮点
2013年台北书展照例有许多大牌作家到台湾参加活动,例如日本畅销天后吉本芭娜娜、哲学/思想家柄谷行人、《阅读地图》的作者阿托维尔曼谷埃尔等。书展期间也照例有很多出版方面的研讨会、座谈会,两岸出版人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参加台北书展的民众人数也络绎不绝,但总体来说,今年台北书展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虽说个别参展厂商有一些小创意令人惊喜(如台湾TVBS电视台当红的旅游美食节目《食尚玩家》也来参展销售刊物,还派出该节目的吉祥物青蛙,以及非常有未来感的读字小宇宙,大学出版社也联合来参展等等),却还是给人一种表现强度不足的感觉,没有一个可以让人持续重点聚焦的遗憾感。这或许与近两年台湾出版界的总体衰退有关,不少大型出版集团(如圆神、三采、皇冠)与老字号出版社选择不参展,少了出版社力挺就等于活动少了许多可看性(手上有畅销作家的出版社若不参展,这些作家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书展公开行程),因此,台北书展基金会未来要想的是,如何克服参展厂商越来越少,参展活动越来越雷同的贫乏感。否则,如果书展只沦为图书大卖场,别说折扣拼不过博客来等网络书店,连服务也将落后于网络书店。网络书店不仅方便,还有免费帮你送书到府的服务。实体大型书展该如何创造展场的活动气氛,是面临总体衰退的台湾出版界必须严肃面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