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与国际医学交流合作的日益增进,医药类出版社纷纷加快了版权贸易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优秀外版医学专业图书在国内出版。虽然它们类型繁多且立意创新,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弥补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但近年来在国内本土原创作品开始发力这一背景下,再加之引进版权类图书需支付高额版税从而提高图书出版成本,及可能在国内“水土不服”等问题,各家出版社对引进版图书的选择也更加慎重。如何引进精品,并实行精品本土化,这些都是医学类专业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国内出版现状,结合笔者所在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实际,谈谈引进外版医学专业图书的现状和应对之策。
外版医学专业图书的出版现状
版权引进作品常有不俗的销量和成绩,这可以在国外的图书市场得到前期验证,因此极具畅销潜质的作品往往成为众多出版社竞相追逐的对象。但近年来,引进版图书整体数量有所缩减,引进版畅销书的在畅销排行榜入榜比例也有所下降。再加之近年来国内本土原创作品开始发力,外版医学专业图书的整体销售状况并不比国内原创图书优势明显。十几年前图书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凡引进,必畅销”的现象如今已不存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出版单位倾向于将引进版定位于服务各自的长期发展目标,医药类专业出版社对引进版的选择也更加慎重。
出版社出版外版医学专业图书的举措和建议
1,及时掌握国内外图书信息,搜索市场图书需求
编辑应利用互联网浏览国外医学、科学出版公司网页,广泛获取出版信息。熟悉国内外医学的最新动态,掌握丰富的信息,这些对于选题策划、版权引进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出版社在与作者和学者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听取作者的意见和反馈。医学的专业性较强,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往往更了解行业需要和医生需要,常常可以向出版社推荐好书信息。2010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及时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倡议下,引进了美国癌症协会(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的权威图书——《美国癌症协会临床肿瘤学系列图书》。本书是由全美国上百位肿瘤学专家参加编写的肿瘤学专著。本套丛书的上市,得到了相关肿瘤科医生及学者的热烈欢迎,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
2.根据市场靶向需求,调整引进品种
医学图书的专业性较强,读者量有限。并且国外医学图书的科技含量和图书制作水平都较高,加之要支付较高的版税、翻译费用,使得图书成本增加,盈利率较低。因此我们在引进时要严格选书、精密论证,选准切入点。图书引进要严格以市场的需求为靶向,市场的检验以及市场的需求应是我们进行图书引进的基本出发点。在2006年至2011年,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在对相关医学专业图书市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制定了以高质量专业医学图文读物为重点的版权引进策略。引进了《麻省总医院临床医学手册》系列丛书。丛书以内容简明易懂,图表清晰明了见长,小开本灵活易携带,一上市就受到了包括广大临床医生在内的巨大读者群的欢迎。为了取得规模效应,出版社还陆续推出了《传统胃肠放射鉴别诊断学》《骨关节影像学临床实践方法》等包含高质量图片的引进版医学专著。出版之后也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和行业好评。
3.外版医学专业图书出版现状的思考
当前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仍是强大自我的必由之路。国外许多医学名著都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及实用性,如《坎贝尔手术骨科学》《希氏内科学》《威廉姆斯产科学》《Dolans医学大辞典》等。但引进此类图书要注意图书的时效性(引进最新版本)及权威性,在选题策划阶段,就了解图书在整个专业领域的地位和国内外的整体情况。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011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基于“引经典,做好书”的理念,策划了《Valvassori头颈影像学》的第2版(增补版)的引进。本书翻译自国外知名专家的同名专著,被称为“头颈外科学的圣经”,其中大量珍贵图片来自于国外著名专家的收藏,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在教学和医学实践方面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是其他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因此本书也成为当年出版社重点推荐书籍,市场回馈良好。
4.重点选择对象,不要盲目跟风
近年来,外版医学专业图书出版的跟风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本外版医学图书的成功,往往带来相关一系列类似图书的跟风操作。但医学专业类图书有其特定的专业性和业内权威性,一些权威书籍如《希氏内科学》等在相关专业领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我们如果简单地也跟风引进类似书籍,由于其内容和形式很难超越,很难有良好的市场价值。但在其他一些领域,我们可以根据读者需要,选择一些国内外立意新颖的选题,可能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根据国内图书市场实际需要,完成图书本土化华丽转身
引进版医学图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其开本随意,印制技术也与国内较不同,可能在国内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时可以将出版物进行适当的改造。如可将原来的大开本设计改为小开本口袋书;对于某些大部头图书,为进一步细分市场及降低销售价格,可以拆分为多个分册;结合国内读者的需求与消费水平、市场情况,对原出版物采用选择版、精编版、导读版、双语版等多种出版形式。这些对引进版图书进行的二次开发,既能保持内容的原汁原味,又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当然,以上问题在选题阶段就应该细致考虑,对于其中必要的部分,应在正式签订协议前向版权所有方提出,以获得对方的同意与授权,避免产生版权纠纷。
6.拓宽版权引进思路,实施图书多样合作
版权引进不是单一的“引进版权,翻译,照样印刷”的简单形式,要拓宽思路,也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版权合作,最大程度地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2006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了解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希望在中国出版《Thieme解剖图谱》。初次接触之后,对方首先提出以传统版权贸易的形式进行合作,但经过调查,发现高额的版税和印制成本让这本书的利润甚微。经过与对方细致的沟通,最后双方决定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版权合作模式,即对方低价授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印制解剖图谱的英文影印版,并承担部分出版成本,待图书实现销售后,双方按比例分成。此举有效降低了风险,拓宽了版权引进思路。
7.学习国外图书的创新策划,创作中国原创图书
引进外版图书不仅是让国内读者更好地接触国外的先进技术,也可以让出版社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出版理念,提高我国原创图书的水平。有些外版图书科技含量并不高,凭国内专家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完全可以自主创作,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图书策划方案,由国内作者执笔创作原创图书。再加之有中国特色内容(如中医中药等国外没有的内容),加以丰富润色,一定可以打造属于我们本土的优秀的原创书籍。
3.展望
在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大形势下,国外科技图书进入中国市场是大势所趋,引进外版医学书籍也是医学专业出版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阅读习惯的改变,读者对于引进版图书的选择也更加谨慎,因此我们应进一步重视优秀外版书的引进的方式和门类的选择,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出版理念与经验,不断的完善壮大自己,才能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图书市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