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抗过敏药物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面部、身上出现皮肤红斑,喷嚏不断,流大量水样清涕,各种荨麻疹、哮喘……秋冬是易发生过敏的季节。随着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对于症状轻微的皮肤过敏和呼吸道过敏反应,患者可以自行选购非处方药治疗。过敏药物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要根据症状选择正确的药品,否则会造成抗过敏药使用不当,出现不良反应而引起严重后果。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抗过敏药的种类主要包括抗组胺药、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钙剂和免疫抑制剂等。
抗组胺药:三代各有利弊
抗组胺药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按其发展史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疗效好、安全、价格低廉,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如:
1.盐酸苯海拉明。被广泛用于各种皮肤过敏症,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常见于头晕、嗜睡、倦乏,偶尔会出现皮疹。
2.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用于各种皮肤过敏症,也可用于药物和食物过敏。相对于苯海拉明,其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较轻,可用于小儿。
3.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用于皮肤及粘膜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
但由于第一代抗组胺药易产生嗜睡镇静作用,80年代以后很快被第二代抗组胺药所取代,如:
1.盐酸西替利嗪。用于各种皮肤过敏症。
2.氯雷他定(开瑞坦)。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症状;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食物、药物、过敏性咳嗽等。不良反应是个别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等反应。
3.阿司咪唑(息斯敏)。用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等。
但第二代抗组胺药中仍有一些药物有中枢不良反应,如西替利嗪等;另外,还有一些药物易诱发心脏毒性反应(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和导致体重增加(阿司咪唑、氮卓斯汀)等,因此逐渐减少使用。现在,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问世,如:
1.左旋西替利嗪(迪皿)。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过敏相关症状。特点:无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2.非索非那定(太非)。用于缓解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如打喷嚏、流涕等及减轻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引起的症状。特点:疗效好,副作用小,无心脏毒性作用,无镇静作用。
3.地氯雷他定(恩理思)。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的全身和局部症状。
抗组胺药应用时应注意,由于第一代及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有镇静嗜睡作用,故不适用于高空作业人员、司机、机器操作员等须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员。另外,为避免心脏毒性的发生,应避免超量长期服用。
其他常见抗过敏药物
1.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
色甘酸钠:属于预防性抗过敏药,主要用于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等疾病。不良反应是出现咽部和支气管刺激症状。
酮替芬:可广泛用于多种以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结膜炎,急性或慢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
2.钙剂:常用于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主要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通常采用静脉注射,起效迅速。
3.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可缓解各型过敏反应症状。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又称去炎舒松或去炎松-A)以及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皮质类固醇:用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慢性或中度花粉症(特别是有鼻塞者)、中度及慢性哮喘。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变薄和色素沉着,儿童长期使用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维生素C:当人体接触致敏物质时,可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
辅酶Q10: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
另外还有一些中药也有抗过敏特性,如甘草、五味子、麻黄、柴胡、熊胆等。
如何选用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种类繁多,其适应证也不尽相同。到药店购药前,最好能咨询医生,根据所患过敏性疾病症状侧重治疗。例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物;慢性过敏性疾病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以增加治疗效果,但联合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另外,用药时需考虑药物本身的特性,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
抗过敏药服用注意事项
1.不宜连续服用同一种抗过敏药。这样易引起耐药现象,使药效下降。另外,抗过敏药长期服用,积累的毒性作用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不要长期使用同种抗过敏药,超过一个月最好进行更换。
2.检查过敏原。日常生活中易引起过敏的物质有植物、食物、化学物质、花粉、尘螨等,每个人的过敏原各不相同。用药前最好能到医院做一次过敏原检查,由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抗过敏药。
3.注意服药时间。抗组胺类服用后大多有嗜睡现象,为不影响工作,最好在晚上服用。
4.多种药物合用、中西抗过敏药合用要慎重。联合用药虽然可以增强疗效,但要慎重或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5.对于经常过敏的患者,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这样一旦出现过敏的先兆,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等,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6.小心抗过敏药本身也致敏。抗过敏药物同其他药物一样,也会导致过敏反应,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但由于抗过敏药物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所以由它们引起的过敏反应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如果在服用抗过敏药后不但无效,反而过敏加重,须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去医院治疗。
最后专家提醒,病情较轻的病人可以自己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但对症状较重或第一次发生过敏的人,最好去医院诊治。因为如果自己处理不当,可能会延误病情,或诱发其它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闵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