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2013-12-29 00:00:00
方圆 2013年21期

【√】时间的芒刺已将这里的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分割开来,所幸我还是嗅到了它的芬芳

我家对过有个街角咖啡馆,有时我会去那里打发一些来自生活的芜杂时光。这家小店生意看起来并不是很好,咖啡馆的窗子悬吊着半明半暗的竹帘,音乐恰到好处,适合一个人静待。

在这里看看书,读读报,问一问生而何为的诸多问题。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好像不断堆积的钢筋水泥一样变得刻板而冷漠,我们正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奴役着,狂热,矫情,所有人的脑袋仿佛被浊流涌入,你甚至不知道他下一刻该干些什么,人类的热情与人性的光辉在每个人的脸上稍纵即逝,在这喧嚣的表象之中,你随时都能在城中发现巴尔扎克笔下的生意人与波德莱尔诗歌中的“都市流浪人”。我不知道自己混进人群之中时是个什么样子,但我想一定不是静坐在咖啡馆里那个拷问自我心灵的人,或许更接近米兰·昆德拉描述的那些城市空心人。时间的芒刺已将这里的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分割开来,所幸我还是嗅到了它的芬芳。

人们整日求佛问道寻求内心的安宁,又是什么让心灵处于喧哗之中呢,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我们生存的空间环境,在城市研究中,“城市”和“城市化”是两个很难使用而且很容易混淆的词汇。

在通常的用法中,“城市”指的是地图上某个地方及其生活;“城市化”指的是这种生活向这座城市之外的其他地方扩张,是各种现代的,反传统的力量的扩散。城市环境被定义为一个人们最有可能在其中经常碰到陌生人的处所。而当前几乎每天都有大批的农民离开自己的家园涌入城市的洪流,乡村正变得荒芜,甚至已经有大量的村庄正在渐渐逝去。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或阻止这种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冲突,这些潜在冲突的结构与后果显然已在当前的社会关系中暴露出来,让城市成为一个人们既热爱又恐惧的地方,恐惧的不是它日渐庞大的形体,而是它彰显的欲望与野心,我们所有的人都无法逃脱这种城市顽疾带来的身心折磨。

卢梭在《致达朗贝尔的信》中曾详细地描述过这一窘态:大城市充满了没有宗教或原则的人,这些人无所事事,心怀鬼胎;由于怠惰,懒散和贪图享受,他们变得道德败坏,满脑子想的都是邪恶的念头和害人的勾当。在大城市中,品行与荣誉一文不值,因为一个人很容易就把他的行为隐藏起来,不让公众看到,只展示他的名望。在卢梭看来,正是大城市破坏了宗教的可信性,因为人们能够伪造自己的地位,身份,而不是服从于更高权力指派给他们的那个身份。在这里名利的追求取代了美德的追求,喧嚣的舞台侵蚀着灵魂的安宁。而在小城镇,人们能够找到更多具有独创性的灵魂,更多创造性的行业,更多真正新颖的东西,因为这里的人更少相互模仿;由于可供效仿的榜样很少,人们从自己身上获得了更多的力量,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多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卢梭的观点在今天显然已得到了证实,那就是社会舞台的繁荣迫使道德更加趋于沦丧,越来越多人追名逐利,而疏于对一颗高尚灵魂的追寻。

我想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只是独自游走在城乡之间,既向往人群渴望交流,又携带着一个自然主义者的天真与孤独,我们的时间城堡,并存着田园牧歌与一个城市扩张的版图。而我在城中惯用的思维方式是诗人沃伦在他诗中的描述: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认不出是什么鸟,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