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代的食用油

2013-12-29 00:00:00秋良
食品与健康 2013年4期

长久以来,油脂一直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营养和热量,也给人们的饮食平添了丰富的口感。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利用油脂了。相传华夏先祖黄帝为解决夜间照明问题,便令部下一个叫力牧的人采集树木果实制油,用丝绵做油芯,晚上点燃了来读书。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其实植物油的产生是较后的事情。

人们最先知道并使用的是动物油。人类在懂得用火之后,在烧烤和使用器具烹饪肉类的过程中,产生脂肪析出的现象,经过长期实践,慢慢懂得了如何取得动物油脂及油脂的用途。在这个时代油脂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能量,也成为极其稀缺而高级的室内照明燃料。

虽然今天食用动物油脂是个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渐渐为大家摒弃,但是在食物来源匮乏且极不稳定的上古时代,动物油脂则是极其宝贵的财富,由于脂肪所含能量极大,能够持久地为人们提供热量,成为上古时代重要食物。今天一些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民族如爱斯基摩人和我国的鄂伦春人,依然热衷于食用大量的动物脂肪,这对于抵御严寒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大量食用的植物油实际上在人类文明中出现的较晚,中国人最早生产植物油约始于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柰油,捣柰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柰乃枣字之误。见《释名疏证补》)。记述了最早的枣油提取法,但书中并未指明其用途。稍后晋代卢谌《杂祭法》中云:“春祀用枣油。”想来是用于燃烧而非食用,且此法提取的枣油也实在难以想象如何食用。

植物油的食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已把芝麻油、荏子油和麻子油用于饮食烹调上,其书云:“荏子秋末成,收子压取油,可以煮饼。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脂膏并有腥气。”

此处“荏”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亦称“白苏”。种子含油率达34%~45%,可食用或药用,现代医学证实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的疗效。这种植物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只是这种油料现在已经极其少见,基本退出了日用范畴。

此处所谓的“煮”实际上就是用宽油炸制,今天晋南很多地区依旧把炸称作“煮”。书中叙述的诸种烹调方法、菜谱及用料中,有不少运用麻油、荏油以及猪、羊、牛等动物油的记载。

当时食用的植物油中,以芝麻油最好。芝麻过去叫“胡麻”,最早产于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和波斯;亦说芝麻原产非洲,后传入印度,在西汉张骞通西域时引进中国,香油制作技术应该是一同由张骞引进的。由于芝麻含油量大,且加热后香气馥郁,很快为人们所喜欢,而芝麻油在中国是植物油中最先大量出现并用来食用的。

三国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芝麻油了。《三国志·魏志·满宠传》载,东吴孙权攻魏合肥新城,魏将满宠“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这些记载中的麻油应该就是芝麻油,均作燃烧品使用,可见其生产量不少,不过以香油作燃料,这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一件极其奢侈而又浪费的事情。

到了北宋时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植物油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并且种类也大大丰富。

沈括《梦溪笔谈》中载:“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可见当时食用油已经非常普遍,并广为人们接受和欢迎。

《宋史·食货志》云:“在京畿肉、油、炭、面、布、絮税并力胜钱并权免”。

所谓“力胜钱”指的是一种税收,与晚清的厘金有些类似,力胜钱的税率一般在百分之二。说明宋代油产既可充岁赋之物,又需上税。可见当时的植物油产量已经非常可观,使用何其广泛,也说明北宋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很高,社会经济已相当繁荣。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道:“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油已经是南08fdeae86696b2e96b47638a4291178177f4e91297dd3f5d6ff0e7490f9a8f85宋人日常生活用品中最普遍常用的一种。

明代,植物油的种类更多,系统的造油方法也见诸记载,对各种植物油的性质、食量、不同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天工开物》中“膏液·油品”记载:“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一名脂麻)、莱菔(即萝卜)子、黄豆、菘菜子(即白菜)为上,苏麻(形似紫苏,粒大于胡麻)、芸苔子次之(即油菜)、苋菜子次之,大麻仁(粒如胡荽子,剥取其皮,为律索用者)为下。”文中还详细记述了各种植物种子的出油率和造油法,其中有榨法,有两镬煮取法即水代法、磨法、舂法等,基本具备了现代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及造油法。

清代,另一种今天广受欢迎的植物食用油——花生油也出现在我国人民的饮食及日常生活中。据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官修的《续文献通考》中“实业考·油业”记载,其时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大豆类(包括黄豆、青豆、黑豆、褐豆、斑豆)、棉子、花生、芸薹、脂麻、亚麻、山茶、紫苏(即荏)、蓖麻、油桐、大茴香、胡桃等多种。

花生,又名落花生、落花参、番豆、番豆无花果,是南美洲植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传播,大约十四世纪开始传入中国,最初只在沿海地区少量栽培,后缓慢传入内陆地区。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说:“落花生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听上去是如此的骇人听闻、匪夷所思。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花生还是非常陌生的,即便是饮食营养方面的专著,也会出现如此粗鄙的错误。其实,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乾隆年间花生仍然是比较贵重的筵席食品,并且元明至清中晚期中国的花生品种是我们今天已经很陌生的“小粒花生”。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用油的选用越来越讲究,营养健康超过口味成为首要的追求。种类更是丰富多样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玉米油、稻米油、橄榄油等等琳琅满目。更有很多健康饮食倡导者提出以蒸煮代替煎炸,少用甚至不用油类,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其实,食用油(包括动物类油脂)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不仅给我们的菜肴带来焦香酥脆的口感,金黄油亮的色泽,更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各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只要我们均衡品种,使用适量,是完全可以和食用油这个人类厨房中的好伙伴和谐共处的,油类也依然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浓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