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新格局

2013-12-29 00:00:00苏禾
看世界 2013年17期

今年夏天最火的动画电影是什么?除了《疯狂原始人》,就要属《卑鄙的我2》了。该影片7月3日在北美正式上映,一个月时间全球票房超过7亿美元。2010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制作公司推出了一部“坏人”动画,以6900万美元的成本,创造了5.4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美国动画电影票房排名第十的作品,这就是《卑鄙的我》。2007年才成立的光照娱乐,三年磨一剑,凭此片一战成名,开始向皮克斯、梦工厂、蓝天等前辈奋起直追。环球影业也从过去自身不太擅长的动画市场分得了一杯羹,它的目标是要像迪斯尼那样,建立起自己的主题乐园。《卑鄙的我2》虽无法在内地上映,但是其周边产品在国内销售火爆,影片中的“小黄人”角色玩偶在网上被疯抢,一套原价只需百元的玩偶被炒卖至上千元。“小黄人”其实是片中像胶囊一样的黄色小人,他们独特的造型,诙谐的表情,拙稚的表演,吸引了许多粉丝。这种逼真的3D模型效果是数字技术发展的结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狂飙猛进,CG动画(即在动画片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出现也是顺理成章。这个依靠计算机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同时也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门槛,一些做电影特效出身的公司纷纷登场,打破了过去由皮克斯和梦工厂双雄称霸全球CG动画市场的局面。如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那般仍用手绘图来制作动画的情况,已是少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一日千里。

20世纪的动画电影市场,迪斯尼可谓一家独大,从早期8k8dHm/yU9fSIiWOZFa4LrQ+mD5Ysb0NQedUw6zBkOk=的《白雪公主》《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睡美人》到后来的《小美人鱼》《狮子王》,迪斯尼贡献了40多部传统经典动画,可以说在2D动画领域,迪斯尼是无冕之王。进入上世纪90年代,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华纳兄弟、索尼、环球、米高梅等大型影视制作公司也纷纷涉足动画界,美国动画市场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纷呈景象。随着CG动画技术的出现,到21世纪初,美国动画格局俨然形成,皮克斯与梦工厂双雄争霸,蓝天工作室、索尼动画、光照娱乐三大CG动画新势力崛起,阿德曼工作室、亨利·塞克等老牌动画人依然坚守,工业光魔、维塔数字、Animal Logic等电影特效公司转型涉足CG动画领域。

皮克斯VS梦工厂

1995年,皮克斯动画公司全部采用电脑技术制作出《玩具总动员》,开创了一种新的动画电影制作模式,预示着CG动画电影时代到来。皮克斯的崛起打破了迪斯尼一家独大的局面。梦工厂随后跟进,1998年推出了《埃及王子》。皮克斯携顶尖的电脑技术继续制作它的“总动员”系列,包括《玩具总动员》续集、《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赛车总动员》、《美食总动员》,以及《虫虫危机》、《怪兽电力公司》等动画电影。而梦工厂则制作出了《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小马精灵》、《辛巴达航海传奇》、《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等广受欢迎的动画片,今年上半年热卖的《疯狂原始人》就是梦工厂的杰作。十多年来,皮克斯与梦工厂这对老冤家斗得乐此不疲,双方经常在主题上撞车,前者有《怪物史莱克》,后者就有《怪兽电力公司》;前者有《料理鼠王》,后者就有《鼠国流浪记》;前者有《海底总动员》,后者就有《鲨鱼黑帮》……

在CG动画时代早期,谁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占据先机。对于皮克斯来说,技术无疑是它的一大优势,他们不仅创作了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玩具总动员》,还自己开发CG软件,屡次革新CG动画的各种技术指标,比如他们对毛发技术的运用,到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一切,归功于他们拥有一位电脑博士出身的科学家兼管理者——埃德·卡特穆尔。卡特穆尔是皮克斯的核心与灵魂,他带领团队因研发电脑辅助制作系统、Marionette 3D动画系统、Render Man渲染器以及数位绘图技术等,而多次获得奥斯卡科学与技术奖。当乔治·卢卡斯因离婚急需钱而将前景看似不好的电脑动画部门抛弃时,是卡特穆尔拿着作品到处寻找投资商,最后是富有远见的史蒂夫·乔布斯“在精神上和财务上买下了那个梦”(乔布斯语),于是有了皮克斯及它后来的辉煌。不过随着CG动画技术的日渐成熟,如梦工厂、蓝天工作室等公司也拥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标准,皮克斯的技术领先优势越来越小。当然,皮克斯能够屹立不倒,不仅是因为有顶级的技术,其讲述故事的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梦工厂是皮克斯最大的对手。梦工厂的英文名“DreamWorks SKG”的“SKG”分别代表三位创建者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该公司涉及电影、动画片、电视节目、家庭视频娱乐、唱片、书籍、玩具和消费产品等多领域。据说组建梦工厂动画制作部的人,是因为在皮克斯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才投靠了梦工厂,因而熟悉对方的操作方法,也就有了针对性地去制作同类作品来打击对方的市场。梦工厂动画拥有强大的创作团队,其制作部门就有史莱克团队、马达加斯加团队和印度班加罗尔团队。梦工厂动画片的制作周期一般是3年左右,三个团队基本能保证梦工厂每年出品一部动画的产量需求。8月1日公布的财报显示,梦工厂动画2013财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22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可见其市场号召力。

当CG动画大行其道时,固步自封的迪斯尼动画已经江河日下。这个传统的2D动画大佬,输出了不少往后的对手。皮克斯的元老级导演约翰·拉塞特就是被迪斯尼赶走而转投到皮克斯的,梦工厂元老卡森伯格当年是迪斯尼电影部门主管,在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后与他人合作创建了梦工厂,如今是梦工厂动画的CEO。2006年迪斯尼斥资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重新扛起CG动画的大旗,同时也继续在自己擅长的2D动画领域寻找创新点。皮克斯投靠了迪斯尼,梦工厂动画也与大型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先是在2006年被派拉蒙收购,后来独立出来,去年8月又与20世纪福克斯合作,继续与皮克斯&迪斯尼相竞争。

三大新势力

在皮克斯与梦工厂相互竞争的时候,蓝天工作室异军突起,2002年以?《冰河世纪》惊艳登场。今年4月,梦工厂动画CEO卡森伯格来到北京宣传《疯狂原始人》,蓝天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韦奇也携新片《森林战士》来到北京。蓝天工作室创立于1987年,早期主要为电影和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片头和CGI特效,后来为真人电影提供特效技术支持。

1998年,克里斯·韦奇历时8年制作了一部CG短片《兔子邦尼》,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此后,蓝天工作室秉承慢工出细活的姿态致力于CG动画制作,十年来推出了《冰河世纪》系列、《里约大冒险》、《霍顿奇遇记》等为数不多但质量均上乘的作品,其中2009年的《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创造了8.86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超越当年皮克斯的《飞屋环游记》和梦工厂的《大战外星人》,如今该系列4集作品全球总票房累计超过2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卖座也最经典的动画系列电影之一。

《冰河世纪》一炮走红之后,蓝天工作室得到了20世纪福克斯的资金支持,但福克斯并不像迪斯尼那么大手笔,不热衷于收购、经营等商业行为,只负责蓝天的动画影片发行,因此其给蓝天的投资也非常谨慎。克里斯·韦奇透露,蓝天之所以能保持较低的成本,是因为拥有独特的动画渲染技术,且会根据成本限制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和准备。蓝天工作室稳扎稳打,除了大力研发CG技术,还不惜重金打造顶级的美术团队。虽然其与技术顶尖的皮克斯和财大气粗的梦工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第三大CG动画制作公司。

而与蓝天联手的福克斯有着不小的野心。今年6月中旬,福克斯对外公布了蓝天工作室和梦工厂2013年到2018年26部动画片上映计划,在已确定片名的16部影片中,有5部属于蓝天工作室。这番公告很明显是向迪斯尼宣战。在此之前的5月底,迪斯尼宣布了旗下皮克斯2013年到2018年16部动画影片上映计划。

今夏在北美大热的《卑鄙的我2》的制作团队光照娱乐虽然成立只短短几年,但发展迅猛。其创始人克里斯托弗·麦雷丹德瑞曾在迪斯尼担任过制片人,在20世纪福克斯担任过动画总监,经验丰富,人脉广泛,资金调动能力强,因此专攻CG动画的光照娱乐起点并不低。它与法国一家动画制作公司Mac Guff合作,成功推出第一部动画长片《卑鄙的我》。光照娱乐继续推出的《拯救小兔》、《老雷斯的故事》等作品质量都不错,票房均已过亿。它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都有较高的辨识度,技术也较为过硬,不过与老牌的皮克斯和梦工厂相比,差距依然明显,比如角色面部缺乏层次,角色动作还不够传神细致,画面质感还欠丰富等等。但是光照娱乐有自己的基调和风格,这种差异性让其作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卑鄙的我》中广受欢迎的小黄人已成为光照娱乐的标志形象之一,去年7月,奥兰多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正式开放“卑鄙的我:小黄人搞破坏”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

索尼影业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公司(由原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中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和联艺电影公司合并而成),掌握大量经典电影版权,但在动画领域裹足不前。2002年,索尼影业将旗下顶级CG特效团队ImageWorks升级改组成索尼动画,但直到2006年才等来了第一部动画长片《丛林大反攻》,接下来的《冲浪企鹅》、《美食从天而降》等早期的几部影片却是山寨气息浓厚,原创性大打折扣,直到2011年《蓝精灵》,索尼动画才迎来了真正的转折。这部耗资1.1亿美元成本的动画,带来了5.6亿美元的票房,虽然“烂番茄”新鲜度评分只有23%。索尼动画的制作水准不太稳定,市场的票房反映也高低不齐,最为成功的动画仍是《蓝精灵》系列,其次是去年9月底上映的《精灵旅社》。《蓝精灵2》今年7月31日在北美上映,公映2周,全球票房接近3.5亿美元。由于索尼是一家超大型的跨国企业,其动画长片几乎都推出了配套的电子游戏,这算是索尼动画的一大特色。索尼动画不缺资金和技术,未来几年也将有数部影片上映,只是在皮克斯、梦工厂等优秀的前辈面前,索尼动画要想超越它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索尼动画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未来前景不容小觑。

电影特效巨头转型

CG动画市场的火爆,引起许多专攻电影特效的制作公司的垂涎。他们拥有强大的3D技术,又有浓厚的电影自觉意识,向CG动画转型是早晚之事。不过促使电影特效公司向CG动画转型的最主要动因,还是与当前的经济衰退有关。去年9月7日,曾为《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系列、《阿凡达》、《2012》等大片制作特效的顶级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其创立者之一是詹姆斯·卡梅隆),因不堪巨额债务,宣布关闭旗下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动画工作室;同年9月24日,北京小马奔腾文化公司并购数字领域,持股7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传播与普及,技术壁垒被频频打破,过去靠版权自有的核心研发技术而笑傲江湖20来年的工业光魔、维塔、数字领域等特效界大佬们,已经不再具有行业优势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能做出令观众满意的特效效果。数字技术从贵族走向平民,这项严重依附于电影的工作也会由人力成本高的地方向人力成本低廉的地方转移。同时,许多广告公司和非制作电影的公司纷纷进入电影特效行业,想依赖电影的聚众效应为自己打响名气,赚不赚钱并非主要目的,从而拉低了特效行业的利润。这对电影特效大佬们而言是很致命的,他们要向成熟度高的行业转型阻碍甚多,而制作自有版权的CG动画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于是就有了Animal Logic的《守卫者传奇》,有了工业光魔的《兰戈》,有了维塔数字的《丁丁历险记》。

Animal Logic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视觉特效公司,曾为《黑客帝国》、《英雄》、《十面埋伏》、《红磨坊》、《人猿星球》等电影制作特效,在电影界名气很大。这家技术公司2006年制作了一部3D动画《快乐的大脚》,击败皮克斯的《汽车总动员》获得2007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而后,他们又于2010年与华纳兄弟合作推出3D动画《猫头鹰王国:守护者传奇》,在视觉、特效、配音等技术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但是逼真的画面效果架不住低龄化的故事内容,该片票房不是特别理想,投资8000万,只斩获1.4亿美元票房。

工业光魔是乔治·卢卡斯1975年创立的电影特效公司,自从为第一部《星球大战》提供视觉特效以来,其已经成为电影魔术的代名词,获得了多达28项奥斯卡奖,如今承担着好莱坞70%以上电影的视觉特效制作,绝对是电影特效界的大哥大。但工业光魔绝对没有想到当初被它放弃的皮克斯早已是声名显赫,如今更要与其争夺CG动画市场。2011年,工业光魔大手笔地打造了一部2D动画《兰戈》,邀请《加勒比海盗》系列的导演戈尔·维宾斯基担任导演,邀请约翰尼·德普、“阳光小美女”等明星为角色配音并提供表情,再加上工业光魔的顶级技术,影片画面素质和故事节奏都相当有水准。但是该片的表演、节奏和审美都是遵循真人电影拍摄手法,只不过在后期用完美的数字技术加以覆盖,虽披着动画的外壳,但内里仍是一部真人电影。入门容易做精难,工业光魔要成功转型并非易事。

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创建的特效公司威塔数字代表之作有《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等,其依托新西兰当地的财政优惠政策和较低的人工成本,短时间内还没有遭遇行业瓶颈。由于它自身具有的优势——制作高难度的CG人物,处理复杂的群体动作场景,全虚拟拍摄配套设备——它被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相中,制作推出《丁丁历险记》。这部影片通过CG技术捕捉演员的表情,找到了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之间的一个平衡模式。 彼得·杰克逊已经接过了《丁丁历险记》第二部的执导筒,他又将带来什么样风格的动画呢?

在电影市场,动画长片一直都是最赚钱的片种之一。尤其是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电影,用无与伦比的创意、精工细作的画面、充满善意的主题,屡屡创造票房新高。如今,技术为王的时代已经过时,一部动画影片要脱颖而出,好的故事仍是最重要的法宝,能吸引全家走入电影院才是票房保证。就像皮克斯,技术并不是它的决胜法宝,做好内容才是它的窍门所在。有人如此形容,皮克斯就是动画界的斯皮尔伯格,没有剑走偏锋的故事,没有特立独行的剧情,有的是最大众的基于人类最基本情感的创意和永远比对手更用心的细节。虽然中国的动画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好莱坞的动画片仍是心头好。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