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的能面

2013-12-29 00:00:00程蒙
看世界 2013年22期

六百多年前,日本平安朝兴起一种戏曲:猿乐。后来配以舞蹈和音乐,逐渐发展成今日的能乐。能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舞者所佩戴的能面。这种用木头雕刻出的面具让舞者的眉毛、眼睛和嘴巴根本不能活动,但戴上这样的面具,能乐却依然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高超的表演技巧让整个舞台剧行云流水,而观舞者仿如隔世。这种僵硬木然的面具配合着幻化多姿的表演动作,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撕裂感。舞毕时,舞者骤停,只留下那张木然的能面。

这一幕像极了日本的政坛与日本的政客。他们在舞台上跳出不一样的舞步,却都无一例外地戴着相似的能面。唯一的区别就是,有的人的能面面目狰狞,有的人的能面木然而又暗藏心机。在这一张张日本政客的能面中,最特殊的那一张被安放在日本东京永田町的首相府。这张表情最为复杂的能面的佩戴者不知得锤炼多久,才能让自己的脸型恰如其分地贴上这张面具。显然,安倍晋三现在正在适应他的这张能面,而这张刻有安倍标记的能面的打造也还真是颇费工夫。

能面取材:家世

一张出色的能面需要好的木头做底。能面工匠在制作能面时会用心挑选桧木来雕刻,在五六百年的历史中,工匠们已经能非常熟稔地挑出最棒的桧木。而自明治维新150多年以来,日本的政治体系也为挑选出最具日本特色的首相设定了最熟悉的流程。安倍首相正是在这样的流程中诞生出来的。

日本山口县,安倍晋三的老家,这里在日本历史上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500年前,在这个当时还叫安艺国的山口县,毛利元就成为这个地方的霸主,并一度具备了称霸日本的实力。毛利元就给世人留下的最经典的故事就是他的“三矢之训”:兄弟团结,则如三矢难断;兄弟离心,则如单箭易折。500年后,元就的小老乡安倍晋三再度入主永田町时,就仿效这位先人,祭出了“安倍三矢”,打造所谓“安倍经济学”,一时风光无限。

显然,这个老家是山口县的安倍晋三也不是等闲之辈。翻翻他们家的家谱,往上数两代就知道了:外祖父岸信介,二战战犯,日本前首相,人称“昭和之妖”;父亲安倍晋太郎,日本前外相,与前首相竹下登、宫泽喜一并称为日本政坛“三领袖”。按照日本政坛论资排辈的顺序论,安倍晋太郎本可以荣登首相宝座的。如果此事当年成真,算上安倍晋三,一门三首相,这在门阀世族的日本都甚为罕见。

不过这一切对于山口县这个出过8位首相的地方来说都不算什么。换句话来说,安倍的能面本身就带有先人们浓墨重彩的印记,这也是为他政治脸谱定下了的主色调。在山口县的8位首相里,伊藤博文打赢了甲午中日战争,从李鸿章那里拿到了《马关条约》;山县有朋创立了日本陆军,发动过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桂太郎接过山县有朋的班,打赢了日俄战争,让日本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寺内正毅吞并了朝鲜;田中义一写过著名的《田中奏折》;而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更是身跨战前战后,从战犯到首相。

山口县这个政治大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靠着一代又一代的首相和国会议员积累下的政治声望,让这里形成一种“政治屋”效应。所谓屋,即商铺的意思,日本人选首相都是先选议员,然后议员席位最多的那个党就可以推举首相。而这种把选举政治当做商铺做生意一样的做法,也透出门阀政治对日本社会深层次的影响。

而山口县的“政治屋”的起点正是幕末时期的寺子屋——吉田松阴塾。所谓寺子屋,就是江户幕府时期,由私人承办的私立学校,其性质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私塾。而在日本近代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私塾就是吉田松阴办的私塾。出生在山口县的吉田松阴被誉为明治维新之父,而松阴门下的弟子后来也都成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股肱之流,这其中就包括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山口县出身的首相。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日本参议院大选前夕,安倍晋三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而是回到山口县,祭拜了吉田松阴墓。

至此,安倍晋三的能面桧木可以说挑选完毕。它“产自”山口县,继承了吉田松阴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精髓,兼有历代山口县军国主义政治世家的“滋养”与熏陶。这也就不难理解安倍晋三浓郁的右翼保守主义路线色彩了。

这样的家世背景,等于说从安倍晋三出生起就为他挑好了一块独特的能面桧木。在门阀盘根错节的日本社会里,政治家的儿子注定是政治家,医生的后代将来也是医生,大律师的女儿将来也注定要跟政商圈里的二代联姻,因此安倍晋三注定是要去戴上这一张能面。

能面雕刻:成长

上好的桧木必须得有能面艺人精心雕刻才能变得栩栩如生。安倍晋三的能面到这里为止,只不过是一张上好的板材,如果没有他人的悉心雕刻,也终难有成果。

第一个雕刻者很快就到位了。这个人我们已经无数次提起了,就是他的外祖父岸信介。说起这件事,我们有必要八卦一下安倍的家事了。1951年,时任日本外相的岸信介托人给自己的女儿岸洋子介绍男朋友,中间人推荐了当时做记者的安倍晋太郎,而岸信介最终看上安倍晋太郎的原因,是因为安倍晋太郎的父亲安倍宽以前和自己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友,对于有同侪情结的岸信介来说,晋太郎是个极好的人选。虽然安倍晋太郎的父亲安倍宽以前当过国会议员,但此时安倍家其实已经算是家道中落。不过和岸家的联姻,让晋太郎重新获得进入政治中心的机会。

也正因为这层关系,加上岸家的儿子身患小儿麻痹症,所以岸信介对自己的女婿和外孙格外器重。在晋太郎忙于公事时,当时已经退居二线的岸信介成为安倍晋三的监护人。在日本政坛这个退而不休的地方,岸信介一直都在发挥着隐性力量的作用,这一切都让在一旁的安倍晋三耳濡目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倍晋三就是在岸信介的熏陶下长大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外祖父曾身负甲级战犯罪名的过去,安倍晋三是一种何等复杂的心情了。

长大后的安倍晋三顺理成章地成为父亲的政治秘书。在日本政坛,对于一个政客来说,政治秘书可能比自己的老婆还重要,因为政治秘书往往掌控着政客所有的机密,这也决定了这个位置交给谁都不可靠,除了自己的家人。安倍晋三成为安倍晋太郎的政治秘书,就如同当年晋太郎为刚刚接任首相的岸信介做首相秘书官一样,一切都是一种循环。

在第二个雕刻者——安倍晋太郎的栽培下,安倍晋三很快完成了他的政坛入门课程,初步具备了成为一名政客的素质。不过在日本政坛,连一个国会议员都要论资排辈、削尖脑袋来争夺,年轻的安倍晋三还没有足够的资格来崭露头角。

不过这个暂时不要着急,因为安倍晋三毕竟长大了,安倍家得考虑给他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了。毕竟,一门合适的政治联姻不仅能为安倍晋三带来美满的家庭,还能带来女方家族的全力支持。也就是在这时,安倍晋三的第三位和第四位雕刻者——他的老妈安倍洋子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安倍昭惠出场了。

先说说安倍洋子这个当妈的。自打嫁给晋太郎之后,洋子依然在家庭大事上表现得很强势。由于娘家强大的势力,这让晋太郎多少都有些惧内。而洋子则非常出色地扮演了一个政客妻子的角色。安倍晋太郎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洋子亲自组建了妇女助选会,她顶着首相女儿的身份,见人就鞠躬,一副十分谦卑的样子。每天她要拜会60-80家选民,对丈夫的演讲稿也一一过目并督促其练习。这个可怕的女人很快就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梦想——安倍晋太郎34岁就当上了议员。然而,她的梦想还不止于此。

1987年10月,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以不愿分裂党派为名,没有指认自民党下一任总裁,这也就意味着同时拥有机会的竹下登和安倍晋太郎可能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安倍晋太郎把机会让给了私交甚笃的竹下登,说:“还是你先干吧。”就这样,安倍晋太郎与首相擦肩而过,而安倍洋子据说在家里大发雷霆,认为丈夫软弱无能。

最终,直到1991年安倍晋太郎去世,他都未能登上首相宝座。而洋子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安倍晋三身上。那么,这个未来要帮助儿子荣登首相大位的儿媳妇又是怎么出来的呢?

其实安倍晋三与妻子安倍昭惠还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早在给自己家老爷子做政治秘书时,安倍晋三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松崎昭惠。据说两人第一次约会也没有太多的惊喜和亮点——他们去看了场电影。那么,对于这场爱情的关键决定者婆婆洋子来说,昭惠哪里打动了她呢?

首先,政治家族的婚姻必须要考虑利益。松崎昭惠的老爸又cU/Cn1qMsxL/wXcQ4qXh0qO+4lO9QnL+wtMnBh0TzbQ=是谁呢?他就是日本最大的巧克力糖果公司森永制果公司总经理松崎昭雄。这么一看,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两家还算是门当户对。那么,这么多的豪门千金里为什么偏偏是松崎家的女儿呢?原因更简单,因为昭惠的性格跟婆婆洋子很像。

安倍昭惠完全不是日本传统上低调沉默的政客妻子。这位安倍家的媳妇事实上从做姑娘时就很“另类”。她酒量好,爱看偶像剧,开居酒屋,喜欢跳弗拉明戈,曾经为了帮丈夫竞选还跑到下关的广播台去客串过一段时间的DJ。这样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巾帼之花颇有几分洋子年轻时的影子。

而更为重要的是,昭惠也是个很懂进退的女人。在公共场合,她从不抢丈夫的风头,很多时候她都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后面,然后配合丈夫的行动。而在家中,昭惠则会对安倍的行为严加“管教”,如果安倍做错了什么,昭惠从不顾忌地当面批评,所以这也一度让选民认为首相家里不和谐。当然,婆婆却对此颇为满意,这就够了。

至此,经过外祖父的熏陶,父亲的提携,母亲的把关,妻子的督导,安倍晋三的能面从一块光洁桧木逐渐凸显出轮廓,他也要开始为最后的一步做准备了。

能面着色:上位

中国的京剧里有:“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在日本能剧里,能面这种脸谱本身的色调也决定了角色性格的复杂性。安倍的首相能面历经选材和雕刻之后,到最后一步时,更多地要靠他自己去完成着色的部分。

首先是历史立场问题。任何一位日本首相在上台之后都要面对就历史问题作出表态的问题。而这一关对于安倍来说显得极其复杂。如前文所说,从小由岸信介抚养长大的安倍晋三对于日本的近代史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曾有一次讨论会上,有人提出对于靖国神社问题,日本首相有必要考虑参拜的合理性。然而安倍晋三却认为战争的责任绝非善与恶的二元论,很明显,对于安倍来说,他非常希望漂白家族历史,而这种心态由于安倍家族的特殊性而与日本的国家历史挂在了一起。所以不难看出,这张能面上的主色调是右倾保守的立场。

当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果不当首相,安倍或许可以更加恣意。但一旦入主首相官邸,很多东西就由不得他来考虑了。在第一次当选首相后,安倍出人意料地实现了对中韩的“破冰之旅”,打开了小泉纯一郎时期僵硬的外交局面。这让一向以右翼著称的他冷不丁地在能面上抹过一层亮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安倍晋三真的要变色了。从在野者到上位者,身份的转变决定了思维模式的转变。作为首相,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和加强自身及其党派的统治基础,因此这种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和左倾是必要的,毕竟舞台的聚光灯开始打在自己的能面上了,无论如何安倍晋三不希望自己的能面不那么讨喜。

但是安倍晋三终究还是嫩了点。作为战后最年轻的首相,虽然有父辈的支持,有前辈的提携,但相比于之前的首相,安倍能面的上色技术还是缺了些火候。安倍第一次组阁后,菅直人曾经嘲笑他的内阁是个“朋友内阁”。安倍获选之后论功行赏,将内阁中的官帽子一一分发给了自己的好朋友,而完全没有考虑到自民党内其他派别的利益,显然安倍晋三有些孩子气了。

孩子气的安倍晋三坏了规矩,那就让他离开吧。这几乎是当时党内外的一致共识。由于得罪了党内的大佬,加上小伙伴们——朋友内阁频频爆出丑闻,安倍晋三的施政计划寸步难行,自己忙得焦头烂额,最后落下了肠胃疾病,一天要上四五十次厕所才消停。好吧,是时候该放手了。最终,恩师小泉教给他的上色技术安倍未及皮毛,还埋下了将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大位让给民主党的隐患,安倍惨淡下台。

那么,回到家后的安倍都做了些啥?

从安倍第一次下台到第二次上台,中间历经5年时间。在这5年里,日本首相如同走马灯一样换了一波又一波。而安倍却在家中苦练“上色”技术。首先,他花了大量时间补习经济知识,这等于读了个经济学博士。之后到处演讲,努力为自己当初的过错道歉。而从第二个任期来看,安倍显然更会做人了。

第一次当选时,意气风发的安倍晋三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做事固执,从不听劝,一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样子。第二次再回来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家老爷子和老子打造的制度不是自己一个后来人就可以轻易推翻和打破的。于是他开始学乖了,首先在党内选举结束后,他就拉拢败选的石破茂,之后又请出了麻生太郎当副相,最后还把上次冷落的谷垣祯一请回来当法务相。这一次,方方面面显得格外周全。

今年7月份,自民党获得参议院大选的胜利,安倍也间接实现了长期执政的梦想。从家族利益的角度来说,安倍的这张能面算是基本完工了。至少从现在来看,这张能面材质上佳,雕刻精湛,着色厚重。然而佩戴者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做完,那就是带上它应声起舞。安倍的经济三矢刚刚射出,而东亚的局势依然显得微妙紧张,在这张不大的舞台上,聚光灯时刻都盯着这张能面,也时刻注意着政治艺人的舞姿,安倍晋三的政治舞台秀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