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社交网络上宣称要去马耳他旅行,收到的回复总结为两个问题:马耳他是个国家吗?在哪儿?我的回答是:地中海上一个小岛国。去这里旅行的理由十分简单:结束一段工作后有4天假期,廉价航空刚好提供9.9欧的机票。殊不知,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邂逅了一个保有骑士精神的理想国。
从意大利起飞的航班深夜抵达岛上惟一的机场。接机的迷你巴士在蜿蜒的山路上飞驰,窗外夜色深沉。急弯之后,眼前忽然出现一座半岛:庞大的灯光系统照亮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欧洲中世纪的堡垒要塞。巴士继续飞速掠过望海的精品酒店,停泊的豪华游轮,寂静的小渔港……直到在酒店门口停下,我还纳闷,难道司机是赛车手,而马耳他是做旧放大版的摩纳哥?
酒店在岛屿北面的圣乔治湾。早起沿着门口的海岸线走,巨大的海蚀岩和摩纳哥著名的沿海hiking径有几分相似。走到旅行商店里明信片的出处之一圣朱利安湾,蓝色的小木船,单桅帆船和小型游艇停泊在一处,年老的夫妻靠在长凳上晒太阳。依山而建的豪宅也颇有摩纳哥风范,穿着白色细麻衬衫的私人管家胸牌印着烫金的名号。翻开海景餐厅的菜单,这里的物价又把我拉回了西西里岛:两个人从头盘吃到配菜,外加咖啡,结账也不过30欧。加上英语是通用语言,安全可媲美新加坡,环境一尘不染,10万欧元即可购得望海豪宅的圣朱利安,堪称亲民版的蒙特卡洛,吸引了许多北欧银发族前来养老。
从这里乘坐公车前往首都瓦莱塔只需20分钟。花上2.6欧元买张天票,就可以在这个国家和它7000年的历史以及令人惊艳的自然风光里自由穿梭了。让我疑惑的是,一路上除了游客和学生,竟然没有见到一个当地女人。
从现代建筑林立的圣朱利安到瓦莱塔,像是从度假胜地到电影片场。这是梵蒂冈之外最小的首都,长900米宽300米——7000个居民分别躲在石头修筑的旧宅、木质阳台的飘窗后,店家和博物馆都早早关门,看不到这个国家一千多名警察中的任何一个。尚未来得及造访寂静之城——腓尼基时代的首都Medina,瓦莱塔已是我心中至清至静的代表。穿过几条无人的街,惟一开着的只有一间旧货店。洞穴一样的房间里堆满了世界各地的杂物:从荷兰的木鞋到中国的宫扇。见有客来访,店主十分热情地将蜡烛点燃。我们聊起他的宝贝,自然也聊到我的疑惑。“马耳他女人都在家里。”他笑道,“外国人说我们保守,但你知道我们历尽战争,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和她们。”
以“守卫信仰,帮助苦难”为座右铭的圣约翰骑士军团在16世纪建造了瓦莱塔。按照当时的设想,这是一座“绅士为绅士建造的城市”。 瓦莱塔城的设计师米开朗杰罗的助手弗朗西斯科在半岛的尖端巨岩上,用乳白色的石头筑起3座堡垒,又在背海一面挖出护城河,拿破仑曾将它誉为“欧洲最坚固的要塞”。它的内部,民居商店医院学校则是繁复的巴洛克建筑,将“绅士的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
瓦莱塔的标志性建筑圣约翰大教堂也是这般外在坚固朴素,内在华丽繁复。不仅有卡拉布里亚画家布雷迪历时5年完成的穹顶壁画,更有卡拉瓦乔的传世名作。然而在我眼里这些都比不上教堂的地砖震撼:每一块由各色大理石镶嵌的地砖都是一位圣骑士的墓碑,上面记载着他离开家族与故土为信仰而战的事迹。
上帝给了马耳他绵长的海岸线和勇气,用来保卫心中的理想和柔情。马耳他的历史,是男人的战斗史:从公元前三千多年前需要和自然战斗的遗迹巨石阵,到后来需要和风浪战斗的长着欧西里斯之眼的小渔船Luzzu,再到需要战胜恐惧才能抵达的南部悬崖下至美洞穴。马耳他的现在,则是骑士精神的内化与延续。圣约翰大教堂外的小广场,竖着一块两米高的大黑板,上面写着“Before I die….”这是本地艺术家团体发起的一个名为“城市发声”的活动,邀请大家以“在我死去之前”为开头造句。走近看到的第一个句子是:在我死之前,我要拯救他人的生命。
马耳他饮食为地中海综合菜式,融合了意大利、西班牙及北非的食材与烹饪技法,海鲜和兔肉值得推荐。圣朱利安港有多家高级餐厅,首都瓦莱塔提供家庭式餐厅和酒吧,渔港马尔沙洛克则时有新鲜海产出售。
世界文化遗产瓦莱塔,Blue Grotto蓝洞及周边洞穴,Triq Cliffs丁立悬崖,Gozo岛,帆船/海底观光船出海,潜水
7、8月欧洲传统度假季节机票和住宿价格是淡季3倍以上,且位置紧张,建议提前半年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