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论文

2013-12-29 00:00:00李渊航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10期

大师是我同学,问最近忙啥,答“搞论文”,我心里咯噔一下,好像听到朝鲜宣布要改革开放了一样。

“搞论文”是我们研究生期间的大跃进项目,发论文事关评奖学金,同学们都为了论文上蹿下跳,大干快上。他却超然物外,清心寡欲得像一锅白菜豆腐汤。大家就开始叫他“大师”,大师不都是深居山林、不问尘事的脱俗范吗?

我们直奔图书馆,翻期刊,东贴西粘,整出一篇篇混搭像百家衣一样的议论文。他却屁股生根一样坐稳冷板凳,看哲学,读历史,学英语,任你群魔乱舞,我自岿然不动。

平时见了面,我们都一张焦虑脸,两只发绿眼,相互打听“发了多少论文了”,跟50年代末人们见面爱问“你们生产队炼了多少钢”一样。他则会不经意地提起,“最近看了《国史大纲》,挺有意思的。”能臊得人脸像一面红领巾。

有事打电话找他,一准儿能听到他跟组织接头一样压低声音,“喂,我在图书馆呢。”他的桌子乱得像火车站,堆满各种书,还记笔记,在QQ空间写评论。河南平坟事件发生后,小学同学给他留言,写个评论吧,等着看呢。他喜不自禁,这带给他的快乐远多于制造论文垃圾。被论文拨撩着,同学们都忍不住跟着节奏娇喘吁吁几下子,他就是能坐怀不乱。

有次上课即兴演讲,不少同学低头百度,他仰望星空,滔滔不绝讲了十多分钟。有位听得心驰神往的女同学,悄悄录了音,私下还打听他的名字。那堂课后,所有人都叫他大师了。他之于论文,就像武二郎之于潘小妹,不是力有不逮,而是志不在此。

导师也催他写论文,真诚而焦灼,导师有期刊的约稿,只要他写,就有带着免费发的可能;而对其他人,导师不疼不亲,想发就自己掏版面费。我们一脸谄笑,贱兮兮地求有江湖地位的导师带着发几篇免费的。而大师有机会,却还是没写。

他也不怕评不上奖学金,徒增生活压力。大师未雨绸缪,研一就开始做家教,看来不写论文是他蓄意已久的阴谋。高峰时他带着3个孩子诲人不倦,活生生成了劳模。只是偶尔发发牢骚,把自己都献给家教了,找姑娘的时间都没了。

就这么坚挺过了快两年,忽然发现学校规定必须在核心期刊发一篇论文才能毕业。导师苦口婆心拉他下水,他反复考虑,最终决定落草为寇。

于是,大师也“失身”开始搞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