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郁最近很火,大概是因为他和姚晨铺天盖地的恋情曝光和大婚。其实,行事低调的他早已凭借《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高调地将金马奖最佳摄影奖斩获囊中。到今年3月16日,曹郁和程工联合主导拍摄的“命题作文”《MINI PACEMAN城市微旅行》在上海首映,再度让他成为媒体与公众眼中的焦点人物。这是曹郁首次尝试导演一部记录片。
这部酝酿了三年的影片见证了曹郁“摄而优则导”的能力,尽管他谦逊地表示自己并没有这个意向。北京、上海、杭州三地数十次勘景、选景,大量人物沟通、背景调查、故事采集,包括中国纪录片中前所未有的大量航拍、街拍、棚拍、人物访谈,近1000:1的素材使用率……他希望观众看完后,能真正“能留下来点什么”,而不仅仅是“一个走马观花的广告片”。
曹郁这部影片,记录了路妍、文林和冯唐三个人在各自的城市里,用一天发现自己的旅程。名为《MINI PACEMAN城市微旅行》。
原本学舞蹈的杭州女孩路妍,已经开了十六家绿茶连锁餐厅;上海《外滩画报》编辑文林,睡过全球各地酒店的疲惫旅行者;作家冯唐,30岁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北京。2012年大寒,三人不约而同挑在同一个周末,在各自熟悉的城市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微旅行,探寻被忽略过的美丽角落,洗涤心中的空虚和压力。
影片多次运用航拍镜头。喧闹的大都市,在俯瞰的镜头里呈现为一幅幅静谧的画卷,只有行驶中的MINI用或直或曲的笔触慢慢牵引视线,让观众随主角们一同开始这次微小的探险,尝试为这个举动下一个定义。
三个人,三台车,在各自熟悉的城市里,重新走一遍已经走过的路。MINI旅行不是浮风掠影和匆匆路过,而是沉心静气,努力睁开呆滞的眼瞳、唤醒麻木的身体,去放缓、去沉淀、去体会、去感悟、去自省、去重建。原来身边处处是风景,处处有升华的文化,甚至当自己用心融入的时候,就真的也成了这美好繁茂丛林中的一花一树。这是曹郁想讲出来的,于是他用几乎每一帧都可以截出来裱成画的镜头,每个跳转都能作成诗、谱成曲的剪接向我们娓娓道来。
十六家连锁餐厅、不分天气节气场场爆满的等座盛景,让一个跳舞的美丽女孩成为传奇。镜头中的路妍浸泡在餐厅忙碌油腻的空气里,头发凌乱,满脸倦怠。她的城市微旅行在佛香氤氲的法喜讲寺稍作停顿后,直奔江南驿。
“我没有目标,我只要自己好好活着就可以,我需要的是内心的快乐。”江南驿餐馆老板娘笑声爽朗。经过一番促膝长谈,她最后总结出的,却是人人皆知的浅显道理。这个目光中闪烁着聪慧光芒,自嘲为“与其与人吵架,不如直接把人踩死”的“女老流氓”,一直坚持自己做菜,把江南驿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里是她的出发地,亦是终点站。生活在繁忙的钢铁丛林,事业越来越忙,有人已忘记最初的梦想,迷失在快速的行进中,把时间压缩成饼干,而错过咀嚼面包时的柔软和甘甜。
正如法云安缦古村酒店的负责人所说:“最重要的不是你看到的风景,是成就这幅优美风景的许许多多美好的地方,是那些小昆虫和植物使得这片风景这么美丽,人们悠闲地享受时间时可以发现这些美。大的不一定好,小的东西也可以伟大,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尽管仿佛,现代人们口中的“品质”已和物质紧密关联,几项简单的可视准则成为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尺,也成为具象的冰冷的目标,我们盲目地实际,所以走了偏路也不自知。幸好仍然有警醒的智者,试图唤起人们对真正生活品质的渴望,即便再忙也能偶尔抽出空隙,让生活慢下来,把高瞻远瞩的目光收回到眼前,暂且做个“短浅”的人,看看茶园里盖着雪被的新芽,尝尝用耐心泡出来的肉桂,了解老友和新人的生活心境,一切一切都放轻松。
路妍驱车回程,树木影像翩然掠过车窗,玻璃后面是她安静释然的脸庞。
美跟美是不一样的。《MINI PACEMAN城市微旅行》里,文林驾车在上海开始了寻美之旅。在凤凰梧桐璞丽酒店,经德国设计师混搭后的传统中式元素是一种对比的美。这种美体现在每个被反复对比衡量的细节上,比如泛着莹润光泽的地板和墙上古朴的壁画。在泰安路时光研究所里,呈现的则是一种经过时间磨砺的美,从世界各处搜集来的旧物都带着记忆,以使用痕迹作为记忆脉络,记载着前人有过的气味和情绪。还有历史的美,走在客堂间旧宅旅店七十年代旧宅的阶梯上,“每一步都蹋在历史的尾巴上”,住在布置着老上海家俱的老房子里,体会穿越时光的感觉,想象曾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在感动的潮水里窒息。如此之多不同的美被收进同一个镜头中,“熟练的,历史的,蓬勃的”,“潮流也是温和而节制”的上海味道也就出来了。
有些美可以被眼睛看到,有些则需要去领悟。裕德孚火锅的传人对冯唐说:“’将就’跟’讲究’差得太多了,这是北京爷们儿的范儿!”“我的规矩是,再干,再怎么改变,不能离开传统,不能不靠谱。”“够吃够喝,知足常乐,这是我的信念。”从切涮羊肉的家传手艺说到北京的精气神儿,再说到自己的信念,一直说到声音哽咽。北京文化大器丰盛,包容和淘汰同时发生,即便努力阻止,有些事情——如亲力亲为的精细活计——还是在慢慢消失。当有一天被重新提起的时候,却只剩下了回味和念想,所以不得不从现在起就努力铭记。这种可以感知的消逝是最无奈的痛苦,也是最凄美的痛苦。
冯唐的文字透着股潇洒敞亮的流氓劲儿,不过《MINI PACEMAN城市微旅行》里,冯唐其人看上去可真的跟这股劲儿相去甚远。这个文字里充满性和戏谑的前卫作家居然穿布鞋、天蒙蒙亮就早起,表情淡漠冷静,眼睛里都是沉重的深思。
做一天的旅行者,冯唐驾车缓缓驶过《北京!北京!》里写过的那段路,默默观察沿途的景象。老人一溜儿排开坐在屋檐下晒太阳,老北京的剃头摊子在古旧胡同里开张,还有树上的鸟巢和落雪……所有这些,往往不经意间便会悄无声息消逝湮没;而故宫角楼威严肃穆,年轮流转,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呈现不同的光景。历经历史涤荡的城楼见证了一代代人,如蝼蚁蚍蜉一样,把短暂的生命不断投入生而复死的轮回中。在智蛛寺,冯唐平静地发问“你对宗教怎么看”,“你怕死吗”,“你怕病痛吗”,对这些宗教的禁忌他毫不避讳,或许早已参透,所以并无恐惧。因为“对肉体凡心的俗人,最大最狂妄的理想是对抗时间,是不朽……老的东西流到今天,相对于时间,相对于想不朽的卑微的努力,才是对的东西”。
影片的最后,冯唐静立颐和园,小丑在冰上嬉笑翻转滑行的身影和羊被捕捉的镜头交相出现。得意时,如小丑放肆起舞,失意时,像面临刀俎的羊失望无助,这是冯唐眼中的自己,也是自己眼中的他人。被身边俗事侵扰,不能泰然处之,生命一晃而过,过后回想是否会为自己一时的情绪波动不齿?曲终之时,小丑狼狈跌倒,画面切换到冯唐与大象并步离开的背影,心湖已归平静,在旅行中观察过身边诸多事与人之后,能勇敢地“站在自己面前观察自己,粉碎自己,获得重生”。对于一个观察者,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冯唐说:“文字和人一样,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强,是弱。是弱弱的真,是短暂的真,是嚣张的真,好诗永远比假话少,好酒永远比白开水少。心里有灵,贴地飞行的时候,永远比坐着开会的时候少,所以大酒之后,看到女人而不是看到花朵,看到月亮而不是看到灯泡。想起你,而不是想起其他比你完美太多的女人。”
这种真,曹郁在《MINI PACEMAN城市微旅行》中似乎处处在讲,引导观众去辨识和记忆,但总结起来又好像什么都没讲。或许,他只是在尽职尽责地做自己最擅长的事,用诗意的镜头挑选最好的角度,单纯地阐述本质的北京、上海和杭州,单纯地以三位主角为线,串起了城市里一粒粒散落的珍珠。我们感到新奇顿悟,说明我们可能真的不小心闭上了发现的眼睛。
星移物转,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永恒和完整定义的,更何况一座城市。旅行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我们仍有希望,游走在喧嚣的闹市中,也可以以一种独立自我的方式和自信笃定的态度,看到这座城市被忽略的景色和被遗忘的历史,看到不为岁月消磨反而历尽铅华洗礼的安静的美,看到城里的人,也包括自己。发现那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