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卖萌混不成经典

2013-12-29 00:00:00柏小莲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40期

如果把《凯莉日记》视作《绯闻女孩》之后填补青少年收视空缺的剧集,尚且说得过去,但如果看作《欲望都市》的少年版或者前传,就实在太对不起这一套风行6年的时尚电视剧的影响力与厚度。从1998年到2004年,持续播出的《欲望都市》已经在时尚界和电视剧界地位稳固,这是一部声势浩大的大都市女性生活指南、时尚指南和爱情指南,以至于后来的所有关于都市女性题材的剧集都多多少少向其致敬和借鉴。

这样的珠玉在前,《凯莉日记》的上马过程压力可想而知。而且老剧中4位“欲望”代言人纷纷给筹拍中的《凯莉日记》泼冷水,觉得给自己拍“前传”让人难以接受。当时选出的“小凯莉”——安娜·索菲亚·罗伯也因脸太圆、个性过于乖巧、缺乏知性而受到批评。第一季收视磕磕绊绊,根本竞争不过同期的《破产女孩》,更是愧对曾经如一道闪电劈开时尚夜空的老剧。据说第二季之所以还存在,全靠扮演凯莉男友的奥斯汀·巴特勒(少女明星凡妮莎·哈金斯的正牌男友)的人气,而从第一季后半部到第二季目前的几集,编剧确实打算在这位填补空白级的金发帅哥身上做足功课,让他与女主角欲说还休,让他劈腿谈一场不伦之恋,让他复杂的家世逐渐显露,一副接棒和赶超《绯闻女孩》的混乱架势。

与此同时,为了拼收视,第二季祭出另一件大杀器——萨曼莎。饰演少年萨曼莎的女演员林赛·戈特曾参与凯莉这个角色的竞争,当时排在她前面的还有麦莉·塞勒斯与布蕾克·莱弗利。在第二季里,萨曼莎大受重视,林赛·戈特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而且从外形上说,她与原来的“萨曼莎”金·凯瑟罗的相似度远远超过两个凯莉,接下来拼的就是观众缘了。

编剧不是不努力,相反,因为一直竭力向原著致敬,最后陷入了对原剧的刻板对照。每个人物仿佛都在告诉观众——看,我就是原作中的某某某!凯莉是个少年写作天才,对潮流敏感,聪明机敏,纠结犹豫,特别是面对爱情时那种吞吞吐吐的公主病和作女劲,从15岁直通35岁。男主角跟《欲望都市》的“大先生”一样徘徊在优质男与渣男的边缘,而刚刚出场的萨曼莎则必须是个具备高超社交能力以及随便与人搞一夜情的女孩。

但我们看到的并非性爱女神们的童年版,而是按比例的生硬缩小,仿佛一切有关爱情的冲突搬到少年时代均淡化了性而强调爱。人物的区别有如平行空间与线性进程中的因果,小凯莉和大凯莉也成了双面维罗妮卡,一个是标准纽约客,另一个则是纽约新鲜人。两个凯莉有穿着打扮上模模糊糊的传承关系,但是一个三好学生般的凯莉是如何成长为一个神经质女作家仍然欠缺说服力。小凯莉有写作天赋,但貌似整整一季都在忙着谈恋爱、亲近纽约和感受时尚,没见她认真地上过课,也没见过她读书和写字,或口吐什么真知灼见,如果想在十几二十年后拿到一个字3.5美金的润笔,只能指望未来10年的某一天突然开了窍。编剧的用力过度和走位飘忽,让这部从策划开始就在少女造梦剧、家庭伦理剧、时尚先锋剧中举棋不定的续貂之作一边缓慢推进,一边持续做作和不合时宜,没有强烈的冲突与耐人寻味的剧情,只靠女主角瞪圆眼睛与男主角抿嘴卖萌,注定混不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