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毕剩客

2013-12-29 00:00:00
南都周刊 2013年27期

2013年3月29日,山东省青岛市为2013届毕业生举办招聘会。

网上对于还没就业的大学生,有一个亲切的称谓叫“毕剩客”。

如果不能拼爹,要想在“史上最难就业季”,从699万一同踏出校门的同龄人中突围而出,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手艺以及胆识。

在这些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独辟蹊径,正在野蛮地寻求突围。他们没有选择入职企业,而是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他们在淘宝上卖自制鞋,自己做皮具,做独立裁缝。他们是新时代的匠人,他们的出现也正好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然,现代的匠人也不只是手工艺者,他们是“创客”,他们选择用高科技进行创业,重新诠释了现代工匠的精神。

在武汉人才市场门口,一群年轻人想到了组团求职的点子。

“现在的岗位竞争太过激烈,很多像我们这样的毕业生投了大量简历都石沉大海,我们抱团是希望能够获取社会上更多企业关注的目光。”一位活动参与者告诉记者。

在诸多游鱼般单打独斗的求职者中,统一身着格子衬衫的六个求职者格外抢眼,顿时吸引了好几家单位的注意。这六个人每人手上还举着别出心裁的求职信。

“只要老板声令下,刀山火海也敢下”、“你可以轻视我的现在,我会证明这是谁的年代”……或搞笑,或雷人,引起了阵阵轰动。

这种新奇的求职方式也算是求职路上的一块特殊的敲门砖,作为2013届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他们的竞争对手是699万一同踏出校门的同龄人,他们所投身的这场“求职大战”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尴尬的“毕剩客”

网上现在对于还没就业的大学生,有一个亲切的称谓叫“毕剩客”。对于“毕剩客”来说,用“黑色七月”这样半夸张半揶揄的修辞来形容毕业季并不为过。

学校宿管处已经发出“逐客”的最后通牒,而就业三方协议还是一片空白。对于任何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在最后的7月冲刺阶段,“没有工作”已经变得格外敏感。

“高不成,低不就。”曾嘉毅已经学会用自嘲来总结自己,去年年底,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一所中学曾在他就读的高校招聘过教师,那是曾嘉毅投出的第一份简历,没想到很快顺利过关,一个星期后校方就要求他带三方协议签约。

“当时觉得工作太好找了。”曾嘉毅就嫌那学校不是市重点,犹豫了一下,就放弃了。但他没想到的是,那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胜利。

石俊峰也辗转了许许多多的招聘会,到7月份,已经没有大学生专场招聘了。上个周末,他像往常一样去碰碰运气,发现人山人海的,原来已经是下一年的高考咨询会,还碰到一场残疾人招聘会。

还有一些小型招聘会,都是招技术工人,要么就是一线普工,根本不需要学历文凭。石俊峰在10来天时间里面,一共跑了6家企业、3家事业单位,目前收到两家保险公司和一家电子公司的面试通知,职位都是业务员,月薪构成都是不到一千元的基本工资加提成。

教育部称,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当这批社会新鲜人满怀期待涌向社会之际,等待他们的却是“人增”、“岗减”、“薪降”的残酷境遇。

根据麦可思的一项调查数据,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i1guN8n65xzoGgl48XFXh8FpYrStMRMXKDxmshSFSZo=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

“我喜欢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学生邓大智说,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唯一不清楚的是:“我该如何去要?”

“你看,这是我本科到研究生期间所有的证书。”今年从河南大学毕业的小韩展示自己牺牲7年假期的努力成果。包括四六级考试、托福、还有CFA(注册金融分析师)、高级口译等等。小韩相信有了它们,找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这些证书成了护身符,很多“毕剩客”因为没有“上岗证”,而选择报培训班,突击学习考资格证,不同行业的实习经历也散发出诱人魔力。

有需要就有商机,最难就业季带火了代考的“枪手”行业,淘宝网上,也开始贩卖10元一份的“实习证明”。求职难还偏偏遇上房租上涨,很多情侣毕业生在这种环境下,都选择提前同居了。

就业难遇上招聘难

一边是毕业生一职难求,另一边却是很多企业抱怨求贤若渴而不得。智联统计显示,2013年,28个城市应届生岗位的竞争指数排在第一梯队的依次是广州、深圳、苏州、上海、北京和南京。

虽然“逃离北上广”一度流行,但对应届生来讲,“闯一闯”的心态仍然存在。求职也挑高富帅,人人都想进国企、想进500强,这就导致大城市应届生岗位竞争指数居高不下,而很多中小城市却留不下人才。

民营企业虽然招聘量大,但岗位竞争指数却是倒数第三。大学生不愿选择民企,主要是担心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甚至认为在民企就业“没面子”。

“现在媒体都在热炒就业难,我的感觉是招人更难。”一家外贸企业的HR告诉记者:“上一次招聘会收到100多份简历,28人入选面试,结果最后只来了两个人。打电话过去,一个人说‘你们的产品我不熟悉,没什么市场,我不去了’;一个人说‘你们工厂太偏僻,我不来了’;还有一个男的说‘现在还有点钱花,等没钱了再说吧’。”

在山西的一场招聘会上,很多民营企业顶着烈日守在摊位前,而大部分的学生只是逛逛就离开了。“都说大学生就业难,可看他们的态度,求职并不迫切。”汇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说道:“大部分只是问问,或登记个信息,就再没下文了。”

80后的梁静是成都一家营销公司的HR,她深切地感到现在的毕业生跟她那个时代不一样:“我毕业的时候,就想找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可以,而现在的毕业生,恨不得月薪5000元,天天吹空调坐办公室,每周双休,带薪旅游。”

怡美佳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毅敏甚至亲自上阵去主持招聘,但他也只是遗憾地认识到公司年年招聘年年缺人。“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责任心,刚来公司就想从事管理岗位,稍不如意说走人就走人,有的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再也找不到人了。”

红星美凯龙公司的HR告诉记者:“红星美凯龙也常年都在招聘,但是真正勤奋、踏实的求职者并不多。”

梁静说看到过很多招聘会“钉子户”,天天进场逛,过了几个月还在找工作,搞不清自己要什么。虽然民企招工难,但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2012年内地民企是吸纳就业的最大“海绵”。不管是否情愿,45%的本科生将会进入民企工作。

就业难在很多方面可以解释为“择业难”,很多年轻人对于岗位比较挑剔,赶集网数据显示,在已就业的应届生中,77.4%的人打算在工作一年后辞职。而去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33%的人在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有的毕业生,甚至毕业没多久,已经换了四五份工作,成为“闪跳”一族,当然也有很多公司对招聘的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不满意,录用没多久,就将其辞退。

一家广告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曾招聘录用了一个注册会计师,但他在试用期就暴露了问题,做账根本不行。很多年轻人忙于读书考试,却并没有太多实际操练的机会。”

突围者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牵头进行的一项国家级课题“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供求状况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显示,目前中国“985”与“211”大学有100所左右,占高校总数的4%;其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本科院校近400所,占高校总数的16%;另有600多所举办历史不长的新建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26%;其他1200多所为高职高专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4%。

“今年不是最难就业季,有些学生今年不就业,想等到明年,”胡瑞文表示:“而再加上每年多出10万的增长量,这个叠加的过程会使得2014、2015年就业更难。”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届时18至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或超过50%。“如果这个大环境不去认识它,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期望值不调整,就业难还将继续存在。”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的增量将近有1亿人。只有一半的毕业生能到“白领”岗位,剩下一半要成为“蓝领”和“灰领”,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实际上,相对于前文中石俊峰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中职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升高状态。

北京许多农民工的子女,经过两年严格的职业培训后,这些学生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讽刺的是,很多当年高考过关斩将的佼佼者,却只能在求职的时候,回到一些技校去“镀金”。

今年上半年,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招收广西大学600多名毕业生到校学习数控、维修电工技能,首批200多名大学生已经修完培训课程,并参加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

广西大学应届毕业生小陈告诉记者:“大学4年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以通用性的概念为主。虽然学校也有实训课程,但动手机会比较少,而技校培训班操作机会多,针对性较强。”很多学员都认为,“学历+技能”模式,给就业提供了双保险。

目前大学生进技校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暂时没找到工作,自发到技校进行一年制学习的,如机械加工、汽修、焊接、数控等专业;还有一类是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人社部门开展的送技能进学校活动。

这其实是一个很怪异的现象,因为在国外,比如德国,高校非常重视技能教育,而中国的教育方式是大而论道的。“就业难”的源头还是学校本身出了问题。过去几年,大部分的高校在制定五年、十年规划中,都将升格和拔高学校层次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如何与市场接轨倒成了次要。

不少老本科院校争相更名大学,出现了研究型大学热、综合性大学热、一流大学热。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伯庆对高校的变化记忆犹新,很多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大谈“博雅教育”,把自己扮成一个“北大追逐者”的角色。

大而论道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弱的高校毕业生,使就业和招聘的双选市场出现了错位。随着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今年大学生期望月薪持续走低,仅为3574元,相较于2012年的4483元,降幅达20.3%。

在这个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时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目光从“当员工”转向了“当匠人”、“当老板”。很多学生一毕业,没有选择入职企业,而是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比如在淘宝上有卖自制鞋的,还有做手表的工匠;在北京还有很多的独立裁缝。他们是新时代的匠人,他们的出现也正好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然,现代的匠人也不只是手工艺者,很多年轻人的手艺就是自己的技术,他们选择用高科技进行创业,重新诠释了现代工匠的精神。

最难就业季,其实也给中国高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很多国外的教育模式其实已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而不断涌现出的年轻的匠人,正在野蛮地寻求突围,也给中国未来的高校教育提供了方向。

新工匠需要了解的几个名词

Kickstarter

通过网络平台,为创意方案提供展示和募集资金的平台,“帮有创意的人圆梦”。网站创意来自于美国一位叫佩里·陈的华裔青年,到目前为止已经筹集了5.5亿美元的资金,成功率44%。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纪录片《新巴格达事件》,就是靠来自这里的资金得以投拍的。

Fabindia

由福特基金会的约翰·比赛尔于1960年创立,提供超过20万种手工艺商品,1.5 万名织工、木版印刷工人、木工和有机农场主等手工业者,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占有公司26%的股份并从中分红。广州甚至也有这家连锁店。

fair trade

公平贸易运动由一些国际组织集体发起,旨在减少贸易中间商,让手工业者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避免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巨大生活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暴利。但这一做法存在争议,一个著名的案例是《纽约时报》曾报道过的“公平贸易咖啡”,一个明显的逻辑悖论是,如果按照最高标准计算,最穷困国家的咖啡农显然会得到超额收入。

Arduino

一个像安卓一样“开放源码”的硬件平台,特点是开放、简单、入门容易,由意大利教师Massimo Banzi发起,出发点是“当你需要去做一些伟大的事情的时候,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旨在激励所有人去做他们认为最酷的事情,从玩具到卫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