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特洛伊

2013-12-29 00:00:00许智博
南都周刊 2013年40期

嘉宾与第一辆全新高尔夫合影。

9月25日上午,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总装车间里,一场简短的工厂建成投产仪式如期举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丕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秦焕明,大众汽车(中国)总裁海兹曼教授以及佛山市的政府官员们共同出席。

仪式的举行并未让这个新建的一汽-大众“四厂”的生产计划受到影响,车间的另一边,生产线的工作并未停止,工人们正在布满全自动机器人的生产线上,三五成群地熟悉着第七代高尔夫的装配工作。在仪式的最后,是全新高尔夫轿车的下线仪式,一位来自长春、刚刚从其他车间倒班下来休息的工程师在新车型开上仪式站台的一刻,感叹一声:“一汽-大众从此再也没有冬天!”

至此,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宣告一汽-大众在长春、成都、佛山三地工厂的铁三角格局正式形成。佛山工厂一期建成将让一汽-大众的产能“寒冬”得以终结,大众加奥迪双品牌共30万辆、日产1200辆新车的一期产能,让一汽-大众冲刺2015年180万辆的目标不再有后顾之忧。

三地布局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佛山工厂二期项目将很快动工,建成再贡献30万辆产能,长春工厂的奥迪产能也会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再添30万辆。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到2015年底或2016年初佛山二期建成之时,一汽-大众的总产能已经能达到240万辆。

“这样,一汽-大众就实现了180万辆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在东北、西南和华南,在国内市场前景和工业基础都非常好的地区,使核心市场、生产基地、零部件供应得到统一。”张丕杰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三地工厂布局。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战略意义不仅是地理上的,华南市场在历史上受香港影响,一直是日系品牌汽车的“根据地”。在佛山工厂奠基前的华南市场,大众市场占有率只有10%~1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汽-大众也只是在4%~5%之间徘徊,在诸如车型颜色、配置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脱节,再加上距离生产基地太远,物流响应不及时。在车市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一汽-大众把每年的增量更多寄希望于西部和华南地区,一是因为主机厂落户在成都和佛山,二是这两个城市所辐射的西部和华南地区具有较强的消费力。佛山工厂的建成投产,就像在对手的地盘打进来一个楔子。

佛山工厂在技术上可以说是“完美工厂”:在整车生产的四大核心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方面大量采用国际领先的设备和技术,是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制造型企业。其中,冲压车间80%以上的工位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具备铝件生产能力。焊装车间大量采用激光焊、激光钎焊、等离子钎焊工艺以及中频焊接等先进技术,机器人数量超过800台,自动化率超过70%,6条主焊线均为全自动生产线,自动化率近100%。

从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落户”狮山镇,对于这个工厂将生产什么车型的猜测就没有停止。当最终生产的车型定格在奥迪A3和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0万辆的“招牌产品”高尔夫之后,大众对于“四厂”的期待可见一斑。率先在华采用大众MQB平台的佛山工厂定位为生产精品A级车,而品质和口碑俱佳的高尔夫正好符合这一定位,也迎合了华南车主较高的消费水准和需求。奥迪A3的三厢和两厢落户在佛山也是同样的道理。佛山二期的30万辆还会有新的大众车型和奥迪车型进行国产化,首款国产插电式混动车型被纳入其中。张丕杰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在新品推出上动作会加快,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何止一汽-大众,整个大众集团在中国都采取激进的扩张,以完成几年前就定下的“2018战略”——上海大众新疆工厂按计划也将在今年投产,宁波工厂在紧锣密鼓当中,刚批下来的长沙工厂也会上马MQB平台。海兹曼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在中国向客户提供80款车型,其中21款在中国生产。我们计划到2015年进一步扩大我们的产品线,提供的车型将增加到91款,包括30款国产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