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漫长停牌,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600983)一事由传闻变为现实。然而在各方一片叫好声中,股价却在复牌后一落千丈,与此同时各种质疑声相伴而来,未来合肥三洋如何权衡惠而浦进驻后多品牌的关系?合肥三洋是否再次沦落为美资企业的代工厂车间?同时惠而浦作为外资企业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可能也为此次并购蒙上了阴影。
多品牌运作之忧
合肥三洋近日公告称,惠而浦中国拟以协议收购方式受让公司原日方股东三洋电机以及三洋中国所合计持有的公司1.57亿股股份,其中协议收购价为每股人民币9元,同时拟以每股8.5元增发价认购本次合肥三洋非公开发行全部2.33亿股股份;随着本次收购的完成,惠而浦将持有上市公司51%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实际上,惠而浦的入驻将使得合肥三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面临同时运作四个品牌的局面,资深家电观察家彭雄江认为合肥三洋现在是多品牌运作,荣事达、三洋、帝度,现在再加上一个惠而浦,最终会不会自己把自己给搞晕尚难定论。
据记者了解,合肥三洋手上“三洋”品牌的商标使用权已经续签至2016年12月31日。如今,这些年一直担心没有品牌可用的合肥三洋,在与惠而浦完成交易后,将手握“惠而浦”、“帝度”、“荣事达”、“三洋”四个品牌。未来如何避免这四个品牌发生市场冲突,则成为公司今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资料显示,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由原合肥荣事达集团公司、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等共同投资并由中方控股的中日合资企业。公司于2002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家电上市公司。
多年来合肥三洋一直拥有三洋电机洗衣机、微波炉两项业务的商标使用权,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合肥三洋生产的三洋家电的由来。不过,随着三洋品牌开始“日趋势微”,最终使得对于三洋品牌的维护沦为为他人做嫁衣。如今面对“荣事达”、“帝都”以及“惠而浦”如何取舍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目前40亿的营收很难支撑四大品牌的同时运作,家电行业作为垄断行业,品牌认知度很高,前期门槛太高。如何取舍各个品牌对于合肥三洋来说很重要”。分析人士指出。
显然,在公司一揽子公告中还未涉及对该问题的考虑,记者多次致电公司,截止发稿记者仍未收到公司方面的回复。
或将沦为代工厂
同时对于美资企业的控股,分析人士还表达了另一种担忧:合肥三洋是否会沦为代工厂?
中信证券指出,惠而浦把发展新兴市场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此次收购完成后,惠而浦中国区的制造业务将逐步转移到合肥三洋,更长远看中国目前具备全球最完善的白电家电产业群,集中了冰箱、洗衣机全球60%左右的产能,高性价比的家电制造环境在短期内不可扭转,预计惠而浦将会把合肥三洋培育成为公司的核心生产基地,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同时根据公告也显示,惠而浦将成为合肥三洋的控股股东后,首先解决同行业竞争问题,即凡是合肥三洋已有业务,包括未来规划的业务,惠而浦将全部集中到合肥三洋,而不再使用其他代工厂。在打开人们对于未来业绩预期下,也引发了市场另一种担忧,此举是否会导致合肥三洋最终成为美资企业的代工厂?
实际上这种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分析人士指出,跨国巨头们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后,会通过扩大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控制销售权等来进一步扩大话语权。合资公司中的外方会全面掌控企业的采购、销售、规划,甚至人事权,从而赚取产业链上更多的利润,而中方能赚到的只是合资公司名义下的一半利润,以及工厂所在地政府的税收和就业等社会利益,最终沦落为代工厂的境地。
跨国公司的资本运作?
然而更让人担心的则是,一直以来合肥三洋虽为合资公司,但主要是国内管理层在运营管理,今后如何实现公司文化融合挑战不小。资深家电观察家彭雄江表示“作为控股股东的惠而浦能否真正信任中方管理层,这是一个问题。且合肥三洋的第二大股东是合肥国资委,政府向来不愿意按常规出牌。 ”
虽然普遍认为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是各方面股东利益最大的结果,但是业内人士也表达了担忧,惠而浦是家跨国公司,同时也是上市公司,这样的企业一旦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玩并购,目的是拉高其信誉和评级,这次并购对惠而浦来说,资本市场获得的威力远大于在中国市场布局的意义。“惠而浦在中国市场十几年虽未玩转,却能进能出玩的很灵活”。该人士表示。
说好的涨停呢?
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市场上合肥三洋股价走势诡异,复牌后该股未走出市场预期的多个一字型走势,反而一路向下,复牌后两日跌幅达5%,有网友无奈的表示“说好的涨停呢?” 对此,擅长技术分析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增发后,合肥三洋总股本8个多亿,股本扩大40%以上,而投资短期难见效益,业绩将被稀释,不能支持目前股价。”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在如此重大的消息发布及停牌以前,合肥三洋的股价在短期内快速上涨,连续拉出11条阳线,停牌前20个交易日涨幅达23%,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中存在内幕交易的嫌疑。
实际上,此前合肥三洋出现过多次信披违规的情况,2008年7月,合肥三洋董事长高调宣布公司三年规划,不久,合肥三洋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因在董事会召开前,以新闻发布形式披露信息,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经监管部门批评指正,公司进行了认真整改。2010年3月被指一季报公布前对机构单独喂食股价异动。
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不济的背景下,往往停牌前已经大涨的股票,在利好兑现的当天便会有获利盘抛出,再加上合肥三洋易主后短期内仍充满了不确定性,短期业绩难有改善,投资者需多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