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理: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
中国政府公布了指导经济政策的标志性数字:7.2%。李克强总理表示,这是能保证稳定就业的最低GDP增长值。对一个从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国家来说,过度追求数据似乎不大健康,但对中国来说,这可能是领导人平衡改革和稳定经济的一个有用指标。
新数字取代的是8%,人们所认为中国领导人能容忍的最低增速。而在2012年,中国就跌破了这一红线,今年也将继续在此之下。李总理的估算是基于GDP每增长1%,就能创造130万的就业。而要将失业率保持在4%,则需要每年创造100万的新工作。
当然,现实要复杂得多。过去十年,城镇就业岗位增加了1.2亿,农村地区就业则减少了8500万。2012年总就业人口才增加了0.4%。城市和农村的相对变化比最终的数据要重要得多。
高增长和健康就业都伴随着高昂的代价,比如环境的恶化和资金的滥用。对GDP数据的追求,正在逐渐消除中国的地方官僚主义。另外,在出口领域,被压制的外汇体系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岗位,这也压抑了消费。
幸运的是,7.2%的数字理论是很开明的。对于高GDP增长的追求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合理的,增加产出可以增加财富,提高人民的幸福感。除了新的数字指标,政府还许诺减少赤字,扩大服务业,防止滥发钱。
而7.2%的最低限意味着不可能会有使增速低于这一水平的激进改革手段,但远见还是需要的。中国以前的增速通常会在8%之上1个或2个百分点。今年,GDP可能会比新的最低标准高0.3%。中国已经开始学习从更低的增速中收获更多成果了。
金融改革短期难有实质突破
刘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否会把金融改革当作重头戏,我认为,金融改革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改革的推进程度,以及金融垄断结构是否有实质改变。如果这两方面没有变化,金融改革也只是以不同名义对现状的延续。
金融改革是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深化金融体系的商业化改革,即打破垄断。但从目前看来,这一层次的突破不可能太快。我对金融改革的推进还是持观察态度,认为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第二个层次要强化审慎监管体制和危机处置能力的改革。这就涉及到宏观政策和审慎监管的协调问题,要建立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有效的宏观金融运行框架。
而第三个层次才是利率、汇率等要素层面的改革。
关于这三个层次的推进次序,中国不是不可以立马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控制,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放开竞争之后,某家银行会可能出现竞争失败,而竞争失败还会由政府兜底。这种“软预算约束”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加剧市场竞争。
同时,软预算约束普遍存在于各个方面。“新官”对上新项目、借新债情有独钟,一般都不爱理旧账;银行在体制的牵引和自身利润激励下杠杆急速上升。这就导致中国存在广泛的非市场机制的利益动机,刺激投资者和生产者追求资本收入最大化,而不是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个层面如果不触动,第二、三个层面是很困难的。必然带来第二层面管制效率的低下。央行就必须用信贷额度控制,贷存比控制这种效率比较低的行政约束去调和经济体制内外两层皮的矛盾。
从过去十年的金融改革历程看,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金融组织体系变革(第一个层次)是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前提。金融机构基础行为不改变,利率市场化等要素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
关于具体可行的推进措施,应Vg1FdQFPcx0XrG/+bj0fFmUdbgoVmtwvXvASyH4U6ac=逐步降低国有银行体系份额,可选择一家到两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民营化试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金融机构重组改造;积极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加快推进增加市场约束、降低道德风险的改革,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
新一届领导层的改革思路有两个要点:一是约束诸侯;二是在这个基础上释放改革红利到民间。从中央下放的权力被中间层所截流,形成负向越来越大的权贵经济,所以约束诸侯是前提,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红利。但约束诸侯会带来增长的困扰。
看未来的改革到底能改到什么程度,约束诸侯能约束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能够容忍经济下到哪个层面。因为约束诸侯,必然会与经济增长目标出现冲突。与其去猜三中全会里有什么东西,不如去观察未来能把经济增长速度主动放到什么程度去容忍。
“沪七条”抑制购房需求
【财经网综合报道】11月8日,继深圳及北京出台地方调控措施后,上海跟进出台“沪七条”。从内容上看,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外地人购房门槛,都是短期内抑制需求的表现,政策一旦出现松动,或将迎来市场报复性反弹。
【财经网综合报道】目前,将消费税从现在的中央税变为地方税,并且由企业缴纳改为消费者缴纳获得国税总局等官方认可,这一改革或将激发地方政府在居民消费领域的投资建设。
一位接近国家税务总局的人士透露,“国家税务总局方面比较认可的消费税改革方向,是将此税征收从生产加工环节变为消费环节征收,并且由现在的中央税种变为地方税种。”
【财经网综合报道】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莹表示,研究表明,PM2.5对婴儿的致畸率和早产率有显著影响。
张莹说,“关于大家比较关注的生育能力,对于人体的研究现在没有足够的大样本和长时间的证据能够证明对生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动物的研究可发现,无论对雌性动物还是雄性动物,长期暴露在浓度水平比较高的空气污染物中会对未来的生育能力有影响。”
11月11日-11月17日
1 空方囚徒
2 脆弱的链条
3 山西煤改疮痍
4 李嘉诚西进启示
5 司法改革基调
6 1997之“年末特刊”
7 司法要独立
8 中国的全球战略
9 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分析
10 南非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