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凭借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建设“人文渭南”的文化新高地为目标,力争到2015年实现“文化服务上层次、文化产业上规模”的目标,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华阴老腔、华县皮影、韩城行鼓、合阳线腔、天地社火等地方文化艺术,打造渭南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拓展“一元剧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真正做到城乡热闹、群众高兴。
围绕“朝山、拜水、谒圣、体验民俗民艺”文化主题,大力发展以华山、少华山、洽川、沙苑、北洛河等为主的自然风光游;以蒲城桥陵、白水仓颉庙、韩城司马迁祠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古城、古镇、古村落遗址和民风、民俗、民艺为主的民俗文化游。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企业,生产开发有渭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把文化成果商品化、规模化、市场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0vc//GgK1Wr9C6CCgmOuSw==的价值与效益。
继续抓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积极推出一批具有渭南地域风格的文化艺术精品。对面向社区、面向农村、贴近群众生活的小戏、小品给予扶持奖励。鼓励各类演艺团体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出省、出境、出国演出,并对参加国家级演出和省级以上表演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进行专项奖励。
(责任编辑: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