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闻

2013-12-29 00:00:00
财经 2013年4期

记者观察

格瑞克坚守中国煤层气

李毅/文

1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层气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未来煤层气补贴标准可能进一步提高。

五天前,意大利格瑞克集团(Greka)董事长兼CEO兰迪·格瑞沃在该集团郑州运营中心宣布,到2015年,格瑞克在中国的煤层气产量将达到4.5亿立方米,在2012年750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翻6倍。同时,公司将在今年实现投资回报。

这是这家在中国专注于煤层气全产业链的企业首次对产量和投资回报发出高调预测。作为第一批以签订PSC(产品分成合同)方式进入中国开发煤层气的外企,格瑞克是其中唯一一家始终坚守中国,从未将合同转手的企业。

1997年,格瑞克与当时唯一具有煤层气对外合作经营权的中联煤公司就六个区块签署了产品分成协议,至今已累计投资21亿元,超过了煤层气领域外企投资量的总和,却仍“未收回1分钱”。

对外企而言,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回报才是投资开发的真谛,因此其坚守合同的难度,要高于以稳产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国有公司。从这一点看,格瑞克无异于外企中的“异类”。

然而,正因在煤层气领域坚守时间最长,并在外企中第一家对产量及业绩做出预测,使这家“异类”公司有了标本意义。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兰迪·格瑞沃认为,正是由于公司在2008年成功研发出了LiFaBriC钻井技术,实现了中国大型煤层气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才使格瑞克能够坚守中国16年。而同一批从中国政府 开发权的另外四家外企,已先后将PSC合同转手。同时,由美国公司引进中国多年的“多分支井技术”,也并未取得预期收获。

未能研发出适用于中国地质条件的钻井技术,并非其他外企离开的主因。开发机制、市场环境以及管理体制,是更重要的因素。

相对于壳牌在中国政商两界的长袖善舞,格瑞克的“志向”,仅限于“做好现有PSC下的项目”。但兰迪·格瑞沃坦言,中国煤层气行业的复杂远超想象,除了技术问题,16年来投入的时间和资本之大也令其头疼不已。

若能实现4.5亿立方米产量目标,格瑞克2015年的产量将超过河南煤层气集团的3亿立方米,并接近中石化的6亿立方米目标产量,成为中国煤层气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是大巧若拙,还是不谙世事?格瑞克的“坚持”仍待检验。

他说

郭华伟:管理层已尽力

“管理层已经尽力,从没想要依靠国家政策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中国远洋将成A股规模最大的ST股,其董秘郭华伟称:“公司本身缺乏类似马士基的油田、零售业务等的盈利支持,缺乏周期性的对冲行业来平衡业绩波动。”

向文波:三一美国公司是费用中心

针对三一重工在美投资无回报的报道,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微博上称,三一美国的作用和贡献不能仅以赢利来衡量。三一美国公司是费用中心,只花钱不赚钱,这几年主要是研发适合美国市场的本土化产品。“情况很好,开发出了履带起重机、越野起重机、平地机,其中履带起重机已经位列前三名。”

快报

阿里巴巴筹建“智能物流网”

1月25日,阿里巴巴等一干电商、资本及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共识,欲联手建立一个能支撑日均300亿元(年度约10万亿元)的网络零售额、让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的超大规模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该项目已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华为“男二号”郑宝用回归

年近知天命的华为创业元老、工号为0002的前总工郑宝用回归华为。郑曾深得任正非器重,被任赞为“一个人能顶1万个”。

丰田重夺全球销量第一

日本丰田2012年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达到975万辆,重新夺回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去年的销量分别为928万辆和907万辆,分居销量第二、第三位。

光伏“十二五”装机容量大幅提升

1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光伏“十二五”规划装机容量调整落定,将从21GW调整至3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