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很多教师对“问题教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做法,但几乎都集中在教师提出问题方面。笔者认为,在数学课题实施“问题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大胆质疑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友好交往,也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普遍面子思想严重,怕出错被同学还有老师笑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出错时不能“一竿子打死”,要充分地尊重他们和肯定他们。师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就能大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问题意识也就这样产生了。
二、理论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利用人们熟悉的生活问题来设问,能极大地调动大家的学习与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当前,我们的数学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要么是脱离现实环境的纯数学问题,要么是没有背景的应用数学,这些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和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现实教学中,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如在学习不等式时,我引用了如下的例子进行讲解:
例: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1件A种产品需用甲种原料9千克、乙种原料3千克,可获利润700元;生产1件B种产品需用甲种原料4千克、乙种原料10千克,可获利润1 200元。(1)按要求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有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2)设生产A、B两种产品获总利润为y(元),其中一种的生产件数为x,试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并说明(1)中哪种生产方案获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这种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例题,学生都很有兴趣去动手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都乐于接受,而且能意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不质疑或者是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提出问题,就算是有问题质量也不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
在平时的例题讲解和习题的联系中,我通常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问:该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问题?在例题讲解结束后,我一起跟学生探讨有没有更简便的解决方法?根据该题的条件还能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学生的积极性高,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也丰富了。
总之,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它不仅仅需要科研人员的大力参与,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转变教学观念,理论联系实际,让“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