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的特殊性使中职学生面临着人生观、爱情观、人生道路规划及就业等方面的困惑,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极易引起学生的不安和躁动,使得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一、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大学的扩招、普高热的升温,导致中职学校招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这些学生的内心需要常常被忽视,缺少心灵的浇灌,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1)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就业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和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没有更高的文凭,从进入学校开始,他们甚至为了今后的谋生而放弃发展个性空间的机会,选择一些自己不爱好或不擅长的专业。同时,步入社会后,中职学生更多只能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导致对他们前途感觉迷茫,继而丧失工作、生活目标,对个人存在的意义产生怀疑、焦虑、恐惧,存在安全感受到威胁,失去生活、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2)对新生来讲,一些学生远离父母,开始自立生活,生活条件、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关心、照顾,使一部分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能正常宣泄,使处于青春年华的他们可能发展出不成熟的两性亲密关系,增加了身心受创的风险,影响了学业完成的质量。
(3)由于城乡经济的差异,学生家庭条件差别较大。出生在农村的学生大多家庭物质条件贫困,在受到社会环境和学校周围物质条件好的学生影响时他们容易感受到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从而产生人际关系交流障碍,难以建立健康人际关系。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学业完成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发展也埋下了隐患。
(4)中职学生大多是住校生,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但在中职学生的成长经历中,由于学习比别人差,一些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自己缺乏自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或盲目过高评价自己不能善待他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交往障碍。
(5)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4岁~18岁之间,是青少年犯罪中的第一个高峰期。一些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控能力差,涉世不深,法制观念淡泊,攀比心理、好奇心理、虚荣心理、好胜心理强,在一些不良思潮、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6)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的一些消极行为。家庭环境是影响、塑造学生思维、行为模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学生看起来的消极、负性的行为表现跟养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二、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针对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1)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减少和预防学生犯罪,是中职学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制教育应列入公共必修课。
(2)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培训,培养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引导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营造出一个温暖的、活力的、向上的校园环境。
(3)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列入公共必修课,学校应建立心理专家咨询点,密切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开展不同类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及时对有心理障碍、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治,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
(4)大力开展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改变个别学生孤僻等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时通过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减少旷课、逃课现象,减少和杜绝辍学学生,防止学生过早步入社会,染上不良习气。
(5)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甚至和学生父母做多角度、定期的交流沟通,联合为学生打造一个学校、家庭为一体的以关怀为主导、教育为辅导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习得专业的知识技能,更好地服务自身、服务社会。
(6)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对新生来说,进入中职学校是他们人生转变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生活,充实学习生活,掌握多项技能,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7)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毕业是学生踏入人生新里程的开始。学校要指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做好角色转变,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样,学校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利于学生自己、有利于学校、有利于社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