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2013-12-29 00:00:00江永鸯
成才之路 2013年12期

摘 要: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经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幼儿通过美术区域的创作,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审美的愉悦和创作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关键词:美术区域活动;观察;有效性

一、问题呈现——美术区域活动中孩子在忙些什么

美术区域从形式上分为好几个区域,分别有“巧手吧”“拼拼乐”“彩绘区”“泥工吧”“快乐线描”“涂鸦区”等;从指导的形式上看主要是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起主体的作用。在不同的区域中,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于是我们通过观察,并设计观察记录。

1. 在各个区域观察中

例:中班下学期美术区域教学片断:我们把本班幼儿36名幼儿分为6组,每组6人,每个区域都有一名教师邀请进入指导(大多是家长助教),每位教师准备好材料,简单的谈话后,孩子拿着材料进行创作,场面非常热闹。有的讨论、有的操作,活动很有次序,时而还有幼儿进行提问,教师巡视、指导。整个活动进行10分钟。

表1:幼儿在各个美术区域中的表现

我们将幼儿的活动分为A、B、C三个档次,幼儿在操作时,能始终认真参与操作活动的为A;中间有时没认真操作参与的为B;基本不参与的为C。在交流中,有倾听还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为A;偶尔有倾听或交流表达的为B;基本不倾听和交流的为C。有其他情况,应在备注中予以说明。

从表1可以看出,全班36名幼儿,每个美术区域各6名,有操作的表现为A的有33人,占总数的91%,这部分孩子能运用各种材料和技能进行操作,能够和同伴进行相互合作,有操作记录;B档有3人,占9%,他们偶尔会因各种原因而没有认真操作;C档为0人。

在中间的交流环节,有63%的幼儿始终有倾听,有时还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33%的幼儿有时没有和伙伴交流;4%的幼儿基本上不倾听,只是低着头,管自己。

2.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察

例:以“涂鸦区”为例,教师提供笔、纸等材料,让幼儿根据主题进行自由操作,幼儿的表现如下:

表2:“涂鸦区”的观察

我们同样将幼儿的情况分为A、B、C三档,学生在操作时,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意一创作的为A档;中间有时没能独立参与的有意创作为B档;基本不能进行有意创作的为C档。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组6名在有意创作A档的有3人,占总数50%,这部分幼儿能根据主题,加上自己的有意想法,进行有意创作;B档的有2人,占33%,他们中偶尔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意创作;C档为1人,占总数的17%,这部分人不能进行有意创作。

在互动中,A档的有4人,占66%,这部分幼儿能与教师进行互动;B档为1人,占总数的17%,这部分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偶尔能进行互动;C档的为1人,占总数的17%,他们还不能进行互动。

3. 在幼儿独立下操作和在教师指导下操作

从幼儿美术区域操作上看,分为幼儿独立操作和教师指导下操作。幼儿独立操作是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操作活动。如给幼儿一盒橡皮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各种作品来。而有一部分的幼儿拿到材料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或指导下才能完成作品。

二、原因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对美术区域进行有效探讨

在以上的记录表上,不难看出,乍看是热热闹闹的区域活动,其背后孩子的表现却令人担忧,原因何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开始形成。

中班幼儿无意注意慢慢向有意注意发展,虽然中班幼儿已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能进行简单地操作,但他们尚不能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中班的幼儿如没有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他们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操作,再加上受年龄和注意等生理的影响,往往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而转移注意,从而忘了操作。

三、解决策略——如何提高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策略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易懂的材料进行操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前提,材料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美术区域活动操作的成败。但也不是材料越多越好,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提供和本活动有利的材料。如《拼拼乐——小鸡一家》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本活动所需的圆形(小鸡身体、眼睛)、三角型(小鸡嘴巴),其中的半圆形(小鸡翅膀和草地)可以自己把圆形对半剪开或自己想办法剪。

策略二:注重操作中巡视指导,及时评价。

在操作活动时,幼儿虽起着主体作用,可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不可缺少。因此,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过多地进行干预,要给幼儿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在操作中适当提问,鼓励幼儿多角度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启发。同时,教师在操作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评价,尤其是活动结束后要给予作品评价。

策略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幼儿在操作中的个别差异,给予幼儿不同的要求和鼓励,力求在交流、探讨、互动中进行互补,让操作活动更全面。

总之,我们在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孩子忙些什么,他们是否真正地参与到美术区域的活动中?因此,我们不要被看到的幼儿在操作、在动的假象所迷惑,活动贵在坚持,我们应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美术区域中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操作,亲身去体验,从而形成对美术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郑慧英.幼儿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