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可见,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语文课堂上,诸多原因使朗读教学不能真正完成任务:有的是教师的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有的是读前没有明确要求、读中没有适时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反馈;还有的是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只重形式。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扎实的朗读训练,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真正落实“有感情朗读”呢?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想象空间
如在预习时的朗读,有的教师虽然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但学生往往只顾查工具书解决生词而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显然朗读成了走过场。教师应根据课文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教师千万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朗读,这样,学生才能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充分的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真正内涵。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时,我先让学生闭眼聆听古诗配乐,再把自己脑中的画面勾勒出来,于是两岸的青山、碧水、孤舟跃然纸上;接着让他们进行语言描述,结果学生的描述个个精彩;最后朗读时一个个激情盎然,诗的韵律在课堂上尽情飞扬。
二、进入角色,与文本融为一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适时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范读要率先做到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让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才能进入角色。但不可让学生机械模仿,要让他们从跟读范开始,到逐步放开,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后达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读物中去”的效果。像《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充沛的课文,教师首先要身临其境,发自内心地呼唤,把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情传导给学生,学生真切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对朝鲜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后,自然就能进入角色激情朗读,达到情感和谐共鸣。
三、适时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
很多教师在朗读指导上是从技巧入手,但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字要重读……这样的指导也许在朗读声调上会有点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抑扬顿挫了,却没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我认为尤其是对一些重点句段,教师在读前要让学生先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哪个词该重读,哪个词该轻读。然后再进行感情朗读,让本人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你认为该怎样读?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读法作出正确的评价、引导。这样,教师“授之以渔”,培养的一定是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书声琅琅、有声有色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真正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朗读中生活,最终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