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2013-12-29 00:00:00杨官凤
成才之路 2013年12期

摘 要: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服务的。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不断创新,教育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其解决。只有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我们的辛苦学习才不会白白浪费,数学的学习才可以为生活服务。

关键词:成才;生活化;学以致用;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往往是数学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学生们只能以“灌入式”的方法来学习。并且,教师偏向于讲数学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很难激起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数学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应该把数学课堂生活化,将生活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高涨的热情来学习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讲究以下几点策略。

一、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教学,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数学模型。学习这些模型对于学习经验尚浅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如果能由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一些具体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学生就能够以更加清晰、轻松易懂的方式来接触数学,这样,会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讲课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过程中,上课时,教师可以请5位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分别讲出自己的身高。假设5位学生的身高分别是1.31m、1.20m、1.25m、1.19m、1.28m。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如最高的学生身高是多少,叫什么名字等,或者最低的学生叫什么名字,身高是多少。在学生的积极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身高是小数,再让他们比较之后,引出本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小数大小的比较。通过这样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引入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本身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时刻将生活贯穿到了教学当中,会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任何人的思维过程都开始于一个具体的情景,然后在这个情景下展开思维。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普遍不足,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触不深,因此,学生更愿意通过学习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生活排忧解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创造适于学生的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真正有用的学科,是一门能够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学科,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加减法的综合运算”这一堂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道“走了多远?”的例子,在问题中首先规定从起点开始向左记为减法,向右记为加法,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想走的方向和步数。

学生1:我先向右走6步,再向左走3步,然后又向右走了7步,离起点有多远?

学生2:我先向右走9步,再向左走5步,再向右走7步,离起点有多远?

学生们此时的积极性会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变得高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和答案,写出加减法算式,导出加减法法则,就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把本来沉闷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改变课堂模式,将教学方式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课都在教室中进行,在教师讲完课之后,由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来练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然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数学教学效果却不理想,题海战术是一种枯燥的、乐趣很少的方法,长期进行只会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缺失,打不起精神,不能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也不能提高学生拿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搬到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

教师可以在课程进度进行到一定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应用能力之后,将学生带进商场进行,进行数学应用的实战演练。例如可以从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买菜入手。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分配给每个小组指定的买菜任务。由于买菜场地书写不方便,在课堂上进行的笔算方式就不能应用,学生只能通过心算的方式来进行蔬菜总价的计算。因此,在进行买菜任务之前,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心里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在学生一次次买菜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到加减法的综合运算、乘法、小数的运算等数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数学与生活主题演讲、交流大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看待生活的角度,因此,对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当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每个学生对于数学与生活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了解不同学生在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悟,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主题演讲、交流大赛。

这场比赛,由教师作为评委,由学生来主持,所有学生都是选手。在比赛中,应该让所有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体会讲出来,分享给所有的学生和老师。教师也可以讲学生在教学中的变化、进步,同时分析学生表现不足的地方,帮助学生改进。这样,通过比赛的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其他同学数学生活化的经验,了解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教学的进步。

四、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教师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创新,培养学生从生活里发现数学问题,从数学里寻找生活实例的能力,再通过到课外实践、交流、演讲等方式,一定可以大力推动数学生活化教学。同时,可以让数学变得更有趣味性,数学课堂的气氛会逐步活跃起来,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异常高涨。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都会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从礼.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与实践[J].教学学习与研究,2012(7).

[2]张艳丽.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