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运动人才要做好中长跑运动训练与比赛工作

2013-12-29 00:00:00李灵云
成才之路 2013年12期

郑州市体育局每年都会在春秋两季举办郑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旨在鼓励大家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培养“能文能武”的高水平运动人才。增强学生体质与举办运动会也是搞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反过来,每年举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对带动和激发广大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是中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情况:在开运动会之前,许多学生不愿意报中长跑项目(800米、1 000米、3 000米);无论教师怎么动员,他们在心理上都感到害怕这个项目,并把它视为“骨灰”级项目。从郑州市历年开展的春秋两季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参加800米,1 500米比赛的学生人数来看(寥寥无几),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女子组,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

1. 由大环境客观现实造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处于腾飞时代,一方面大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人们吃得好(高脂肪高蛋白造成肥胖),住得好(上下楼坐电梯缺乏运动),再加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受累,所以追求体育运动的欲望不高;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大导致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加大,他们在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周日还要上各种辅导班,目的就是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为未来就业增加筹码;同时现在又是网络发达时代,就是有些空闲时间他们也会在电脑或手机前度过,从而挤走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

2. 中长跑项目本身特性所致

首先,中长跑项目是一项以速度耐力为主、竞赛功能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一次比赛中,较好成绩的取得包含着参赛人的情绪、体力、技术、意志、战术等因素。而对于那些运动水平较低、训练强度较差、天资欠缺的中学生来说,在比赛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反应,使他们从机体上感到极不适应。其次,由于中学生训练水平低,参加比赛的机会少、经验少,在比赛前头脑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战术、意志、技术这些概念,以至于在比赛中,不能合理地分配体力,导致“极点”的过早出现和程度的加深,使许多参加中长跑比赛的中学生在中途就被迫退出运动场而到达不了终点。

中学生时期既是长知识也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如果不锻炼身体,就不能健康地成长。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遏制”,但学生体质的部分重要指标在一些学段依然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大部分的指标并未持续好转或上升,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少、运动能力差仍是当前学生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自从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5年来,全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也使学校体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今年我们河南省更是把九年级中招升学体育考试男生1 000米、女生800米作为唯一的必考项目(选考有若干项)。由此看出,上级对目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学校要培养开拓创造智能型人才,体育教学指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参加中长跑比赛中发生了意外情况或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将影响他们今后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和科学地进行所要参加的中长跑项目,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及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关系到如何开展好学校体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而不应该是像现在这样“两张皮”,这对于每个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感到有必要在这里粗浅地谈一谈对于“如何帮助中学生参加好中长跑比赛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赛前应做好学生训练工作及思想动员工作

因为赛前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反映到比赛中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对发挥比赛能力和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关系极大。

(1)赛前的训练工作。赛前的训练工作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比赛前两个月内,在以往正常的锻炼水平上,合理地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和训练次数,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耐力素质,掌握和提高技术,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具有直接意义。前面我已提到中长跑是一项以速度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但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如何安排好赛前训练计划,这是体育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学生一般都在13岁~18岁这个年龄,从生理角度来讲: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安静时,氧化过程比成人旺盛,消耗氧量多,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却相对比成人少,心肺机能较弱,无氧代谢供应能力较差,负氧债能力较小。所以在进行长时间紧张运动(也就是速度耐力性练习)时,身体能力受到代谢机能的限制而不能持久。因此,让在具体安排运动量问题上一定要适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过小则达不到增强体质的预期效果,如过大会引起过度疲劳,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而在耐力训练上应以有间歇的中等强度练习为主,刚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加大,循序渐进。

如第一个月:

前两周:中等强度800米,1次;左右脚交替跳20米,2次。

后两周:中等强度1 000米,1次;全速跑100米,5次;双脚原地向上跳30次,2组。

第二个月:

第一周:中等强度1 500米,1次;蛙跳15米,2次。

第二周:中等强度1 500米,1次;全速跑100米,3次;蛙跳15米,2次。

第三周:中等强度1 800米,1次;全速跑100米,4次;双脚原地向上纵跳30次,2组;手握小哑铃原地前后摆臂8×8拍呼,3次。

第四周:每天交替进行800米和1500米跑(80%力量);全速跑100米,6次;后蹬跑30米,3次;手握小哑铃原地前后摆臂8×8拍呼,3次。

训练时间: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练习,上午和下午练习的内容和强度相同,做每组练习时以不感到疲劳为主,方式是以有间歇的中等强度练习为主,严格注意负荷与休息的合理安排。

为什么要以有间歇训练方法为主呢?这是因为一是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练习时所跑的速度超过了平均速度,所以强度大并不产生缺氧状态,能为机体适应在缺氧状态下从事运动创造条件。二是采用间歇练习法在间歇时间上可以增大或减小。因此,可以明显看出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无氧机制,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效地提高最大吸氧量和较省力地完成一定的运动量,而且还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竞技状态,在非比赛期表现出较好成绩,破坏以往的训练正常节奏。另外,由于中学生植物神经不稳定,耐力素质表现也不稳定,所以在训练时不应以运动成绩作为安排训练负荷的根据,而必须结合他们的身体反应来评定,例如脸色苍白、眼神无光、表情淡薄、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下降等。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学生应该立即停止训练或减小运动量和强度。

(2)赛前的思想动员工作。教师的表率及高超的业务水平(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力学等)、情绪、举止等都是无声的语言,促进着学生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的高超业务水平能取得学生对其的信任和尊敬。因此,在运动会报名的前一个星期里,体育教师应抽出一堂体育课专门讲述中长跑项目的理论知识,目的是来一次报名动员大会,帮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分析产生那些不适应现象的原因(比赛中出现的生理变化),例如参加过中长跑比赛的学生在比赛途中都会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精神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及原因原理当然是一无所知,只有怕的感觉。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过的一些生理基础知识向其讲明这种生理现象的产生,这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它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的需求,氧供应不足,大量乳酸等物质堆积在血中。这些化学刺激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如呼吸太快、心跳太急、血压上升太高等),身体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即引起动力定型的暂时性紊乱,运动中枢抑制过程占优势。另外,向学生讲明想要减少这种难受程度,一方面要使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安排好在比赛中的力量分配,使产生“极点”现象的内脏功能在比赛中逐步适应并进入运动工作状态中。在说明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举一些直观的例子向同学们讲明白。例如个别学生在比赛中不能合理地分配体力,刚开始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但跑不到一半距离就开始出现“极点”现象,导致速度大幅度下降,甚至跑不到终点。另外,再指出个别同学在比赛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使身体的主要肌肉和关节不能充分活动开,导致在比赛中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关节的情况。教师只有把这些学生应该懂得的道理讲明白,才能打消学生对怕报中长跑项目的顾虑,使他们能把自己所学的基础生理知识与体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实践,不但能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而且能使他们愉快地去参与中长跑比赛活动,并从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及感受到一种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成就感。

二、进入运动场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讲明简单的比赛战术

在比赛马上就要进行之前,进入比赛场地参加比赛的中学生与其他专业运动员一样,心理过程都进行得异常激烈、迅速、深刻,它超过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训练条件下的紧张程度。这是因为比赛中有广播、有观众、有裁判员、有对手,并且比赛成绩要正式记录下来,名次和成绩的取得不仅影响着个人而且还将影响着集体的荣誉和团体的取得。所以,这些条件作用的总和就是引起参赛者心理紧张的因素。而心理上的紧张又可产生人体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如脉搏增快,呼吸短促,血压升高,四肢颤抖,发生音变和尿频,情绪不稳定,常常是一种情绪迅速被另一种情绪所代替,忽而感到害怕,忽而又希望胜利,有时又失掉信心,这时他们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失调,动作忙乱,运动记忆力显著减弱,并常常遗忘比赛中的重要因素。对中学生来说产生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比赛经验少,思想锻炼意志品质差和考虑事情过多所引起的情绪波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参加好比赛,减少赛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赛前准备活动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比赛没有联系的事情上去,从而使学生获得适宜的赛前兴奋性。随着比赛的接近,教师要从思想上给学生鼓励,以帮助为主,不要在胜负和成绩上给予压力,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实际训练水平再简明扼要地把比赛中的简单战术和体力分配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向学生讲一下。例如,刚开始不要跑得太快,体力好的可位于二三名,不好的可位于中间,这样能防止“极点”的过早出现。如果是800米,在第二圈时跑在二三名的应紧随第一名,可在最后100米左右超人,居于中间的可在200米左右超人;如果是1 500米跑在前面的学生,发现第一名速度特别快,可根据自己的体力,不能勉强紧紧跟着,可保持适当的距离,等进行到最后一圈根据情况开始加速,尽量在最后150米左右超人,位于中间的学生同样可采用此法。在比赛中应注意深呼吸,舌尖紧贴上颚,摆臂前后用力,加大步幅,注意节奏,最后冲刺时上体适当上倾,尽量弯道不超人。最后帮助学生打消各种疑虑,放心大胆地参加比赛。

三、比赛结束后,教师应做好学生的休息工作

当学生每结束一项中长跑比赛项目后,体育教师一定要强调他们深呼吸,做一些积极性的放松运动,不要马上就蹲下或躺到地上不动。例如让一些护理同学搀扶着刚参赛下来的学生绕着运动场的空地慢走一段时间,并让其做一些深呼吸动作和较缓和的全身运动,尽量使肌肉主动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落汗之后要加衣服,预防感冒;运动会结束后,要强调他们回去洗一个热水澡,促使周身血液循环,减少乳酸堆积所产生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在学校体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自己的任务,不但要刻苦钻研业务(除了体育专业书籍还包括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还要博览与体育教学和训练相关的书籍及杂志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此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利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经验,巧妙地防止和帮助学生解决运动会前不愿参加中长跑运动项目及在运动比赛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把学校体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运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