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成才打好基础

2013-12-29 00:00:00李治国
成才之路 2013年12期

摘 要: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教材的思维性因素,启发多思,广阔思路,克服思维定式,在例题教学中拓展视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成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能力;成才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致力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传授知识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成才打好基础呢?

一、启发多思,开阔思路

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知识和结论。为此,要提倡多思多想,把一些知识沟通起来联想,寻找问题的新解法,不但可以使问题简单化,还能使解题速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解题的质量与效率。如:解方程(x2-x)2-4(2x2 -2x-3)=0,若先展开完全平方式和去括号,较复杂且计算速度又慢。教师应引导学生把(x2-x)看做一项,设(x2-x)=y,原方程变为y2-8x+12=0,解这个方程得y1=6,y2=2,再解原方程得x1=3,x2=-2,x3=2,x4=-1;这样解方程较简单又较快,由此联想到解方程(x2+3x+4)(x2+3x+5)=6,如果直接去括号,把两个多项式相乘,那也是很复杂的,倘若巧妙地设x2+3x=y,原方程变为y2+9y+14=0,解得y1=-2,y2=-7,进一步解原方程,同样显得简单又快。

综上所述,启发学生多思多想,注意计算技巧,可使问题得到准确、有效的解决。

二、克服思维定式,发展求异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习惯于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所谓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一方面具有正迁移作用,表现为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迅速联想到相关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但思维定式也容易引起负迁移,这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在思维定式的妨碍下,人们不容易改变思维的方向,这是影响发现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不合理思维定式的负迁移效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在课堂教学中除采用变式、变换成本质特征外,还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具有新奇、独特、变通等特征,如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多种解释,则有助于打破定式的束缚,克服思维的惰性。

如:已知方程ax2-2(a-3)x+a-2=0中,a为负整数,试求使该方程至少有一个整数解时a的值。

分析:本例若按常规思维将x作为主元先求方程的两个根,然后再对a进行讨论,则必将限于思维定式的框框之中而无法自拔,故需求异思维,另辟蹊径。若变更主元,将方程变为(x2-2x+1)a=2-6x,显然x≠1,故a=(2-6x)/ (x2-2x+1)①,要使a为负整数,由①知必有2-6x<0且x2-2x+1≤2-6x,故x2-2x+1≤6x-1,解得不等式的解后取整数值即为允许的整数值2、3、4、5、6、7。通过逐一检验可知,使a为负整数的x的值仅有2、3。此时相应的a值为-10、-4。

三、拓展例题,开阔视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是解题的依据和前提,例题对加深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多方位、多层次拓展例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10),(1,4),(2,7)三点,求其解析式,作如下两方面拓展。

(1)将条件改为x=-1时,y=10;x=1时,y=4;x=2时,y=7; (从另一个角度再现已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6时,求二次函数的值。(进一步掌握函数值的知识)

又如:如图1,AD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E·AD。

教材是通过连结BE证△ABE~△ADC完成的。

本例可作如下拓展。

(1)能否连结EC,证△ADB~△ACE来完成?

(2)如图2,已知△ABC内接于圆O,AB=AC,AE交BC于D,交圆O于E,求证:AB2=AD·AE(条件改变,结论不变) 。这里将条件AD是高、AE是直径换成AB=AC,结论实际上未变,仍可通过BE证△ABD~△AEB完成。

总之,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但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为日后的成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