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加强高级技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加强学生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加强技工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
关键词:道德教育;技工学生;成才
在当下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期,与新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新理念没有完全确立,国民的道德世界正经历着混乱、迷惘、困惑和冲突,直接影响到技工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未来。目前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应进行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因此,我们要着眼育才,加强高级技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学生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文明行为习惯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礼仪规范,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文明行为习惯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技工学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早不出操、夜不归宿,随便逃课、不守纪律,乱扔乱吐、不讲卫生,生活方式颓废等。学生的道德品质怎样,最终应看他的行为表现。对技工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对他们意义重大。
技工学生道德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和指导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如接受集体生活,学会怎样待人接物,讲卫生讲礼仪,遵守学校纪律,学会关爱他人等。文明习惯的培养要以提高道德认知、道德判断能力为基础,进一步进行训练和强化,要通过规章制度和规范的学习,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使学生明白“小德”是“大德”的基础,由“他律”到“自律”,不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加强技工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明礼诚信”是对公民在公共场合与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要求。“明礼”是要懂得礼仪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礼仪规范,不仅能体现出其较高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还能对社会起到良好的影响。“诚信”是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是社会文明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原则,也是人的最重要的品德。目前一些技工学生的诚信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加强诚信教育非常迫切。要在学校层面开展诚信调查,找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技工学生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批判,形成舆论氛围,帮助学生学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从被动的道德约束到主动的诚信道德自觉自律。
“团结友善”是处理公民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团结是人们在意志、行动、情感上的和谐统一;友善是人融入社会的前提。团结友善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要培养学生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要求学生发扬勤劳、节制的道德精神。自强既是民族责任感,也是个人顽强拼搏的精神。要鼓励学生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技工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能否胜任工作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有无敬业奉献精神。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服务本位、勤业敬业精神,培养他们服务祖国建设的情操基本道德品质教育。还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这是技工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集体主义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至上性,是学生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着学生对人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和觉醒。技工学校要引导学生采取一种积极的集体主义立场,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大力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将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人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中。
教师要使技工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该让他们形成较高标准的道德观,并着力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技工学校德育中,不可忽视“服务人民”的教育。教师必须将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点,渗透到技术学生的学习和课外生活之中。
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
中华传统道德非常重视荣辱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种价值标准,又是一种道德规范。在技工学生道德有所迷失的今天,教师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统领学校的道德教育。
针对一部分技工学生中存在道德迷茫、精神空虚、荣辱颠倒的现状,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荣辱的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化对道德品质、价值判断标准的认识和全面理解,着重从对待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对待科学和劳动奋斗的态度,对待义利、诚信与人我关系的态度,对待法纪和廉洁自律的态度等方面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从认知的提高到情感的转化,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荣辱意识,确立道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弹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荣辱观教育,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适时引入教材和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使学生自觉生成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教育与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要使学生走出道德迷茫,必须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要加强道德规范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自觉地把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反省自我,完善人格,使他们以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创造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道德生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践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健.如何做好技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2]张志红.浅谈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今日科苑,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