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心理适应的角度来看,中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能否处理好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新变化,与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进而培养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提升中学生学习效果格外重要。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心理适应;心理健康
帮助中学生及时且恰当地调整心理状态、学习技术、学习态度等,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在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环境时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适应性,进而真正成才。
一、帮助中学生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若是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引导,很容易受到青春期不良心理的影响,降低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想要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高效合作。
学校方面非常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设立心理辅导室。首先以教学方式帮助中学生正确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帮助学生正视这些青春期变化。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正确引导中学生主动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过程,让中学生主动去适应这些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会正确处理因为心理变化而导致的问题。然后,通过一对一的近距离沟通帮助出了心理问题的学生作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让中学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以健康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
家长方面则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改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态度,在给予学生父母般关爱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平等和充分的尊重。
二、帮助中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适应新情况
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种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以积极心态去适应新情况的重要前提,对于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也大有裨益。
1. 中学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获得这种端正的学习态度。学校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心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上进的信念,让学生拥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魄力,使学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真执著的学习态度。
2. 教师充分发挥其作为 “人生导师”的作用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的连贯性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解析初中课程知识与小学所学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阶段的课程知识是小学所学知识的递进与升华。比如七年级数学课程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正是小学知识中“直线”的进一步深化。如此,先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认同感,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新课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 父母要做好学生的坚实后盾
学生取得成功时,父母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学生面对挫折时,父母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教导他们再接再厉,以此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帮助中学生调整学习技术,适应新变化
培养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能,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适应性其实也是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提升的。这说明良好的学习技术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1. 改进学习习惯
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都与小学时期有所不同,学生需要改进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从心理到生理都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
初中低年级正是帮助学生度过学习适应期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是低年级教师首当其冲的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向小学的同行们了解小学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来正确把握引导方向,帮助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改进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还要能将小学、初中阶段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用课程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桥梁,使学生平稳过渡学习适应期,逐步改进并养成适合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
另外,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教师还要和家长们一起肩负起监督、提醒的责任,保证中学生能坚持下去,最终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2. 改进学习方法
根据多方面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有很大的正相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学习方法正确,能提高学习成绩。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还能为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过,学生自己对于学习方法的把握能力不足,教师的总结和指导作用至关重要。这也要求中学初级阶段的教师能够深入小学高年级课堂,就近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初入中学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学习适应性差的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外,教师们还可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从心理上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了解学习适应性好的学生快速适应的原因。比如,他们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会自主预习和复习,会认真仔细做课堂笔记等。然后再将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在更多学生中推广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总体的学习适应性。
四、帮助中学生了解学习环境,适应新环境
学习适应性包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学生能否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习适应性非常重要。在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教师肩负介绍和引导的作用,家长则有着辅助和支持的责任。
教师在授课时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交流沟通时平易近人,将极大程度地消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抵触心理。家长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互动参与式的校园活动,能让孩子迅速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学生与新环境之间的隔阂感。
此外,中学生本人也需要明白“山不来就我,我就山”的道理。学校整体的学习环境是不会因为某一个学生个体而改变的,只有主动去认识和了解新环境,真正接受教师的引导和父母的辅助,才能对新环境中的物和人产生认同感,从而真正适应新环境,融入其中,最终成才。
参考文献:
[1]广东教学教材研究室.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郑希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