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教育创新的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
人会思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科学地创造性思维。所谓思维教育,就是指能正确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规律、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以使思维对象取得预期的思维成果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创新的思维主体
一、教育创新的思维主体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同其他认识主体一样,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既可以从宏观上对它作层次性分析,也可以从微观上对其作结构性探索。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重新提醒人们重视思维科学的研究。事实上,无论是科学革命,还是技术革命,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巨大力量。所以,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基本特性至关重要。
教育创新的思维主体,主要是指从事教育创新思维活动的承担者。这个承担者或是创新者个体(家长、校长、教师)、或是创新社会群体。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是创新思维规律、方式、方法与艺术的载体。教育创新思维规律、方式、方法与艺术是在创新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而只有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才使人们分清所谓创新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问题。作为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创造性思维主体,和一般思维主体一样,都具有特定的思维要素和思维结构,是通过思维中介同思维客体发生作用的。作为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又有同一般思维主体相异的特征,这种相异的特征不仅表现在思维主体所处的地位上,而且也表现在构成思维主体的诸要素上,包括需要、动机、观点、精神、情感等诸要素上。
二、教育创新思维主体的特征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作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造活动的个人和群体,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
1. 社会化特征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过,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维主体是由社会化的个人和群体组成的,他是居于人群中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特殊化了的社会人。思维主体只有在一定的创新关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
2. 实践性特征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为了实现某一创新目标,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广大群众一起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伟大实践活动,借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实践需要创新,而实践也造就了千百万的创造者。
3. 现代化特征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现实的社会生产所决定的,并且又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演变的。思维主体的形成以及其认识方式、思想方式、思维方式等,也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变迁而前进的。
第二节 教育创新的思维客体
一、教育创新的思维客体
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教育创新思维客体作为客体的特例,同一般客体具有同样的特质,但思维客体与一般客体相比较又有一些突出的特征。
所谓教育创新思维客体,主要是指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能达到的客观对象,即教育创新思维主体的教育目标、教育视野和教育能力所涉及的客观教育对象。
教育创新思维客体是一个具有客观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的范畴。由于创造层次不同、行业性质不一样,就决定着思维客体也具有层次性。教育思维客体系统必然又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在教育思维客体时,有时在创造系统内部要舍掉某些子系统,有时又扩大到创造系统外部,以这种收缩和扩大来实现教育创新系统目标的优化。因此,教育创新思维客体是具有动态性的思维客体。
二、教育创新的思维客体的特征
将创新工作纳入客观世界范畴,可以把创新理解为创造者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创新思维客体的基本特征是:
1. 具体层次性特征
教育创新思维客体的层次性特征主要源于教育创新工作的具体层次性。教育创新工作也可按层次进行划分,即可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思维客体虽涉及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但也可归纳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知识客体、信息客体和精神客体;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历史客体、现实客体和未来客体;从空间上划分,可分为宇观客体、宏观客体和微观客体。当然,认清思维客体的这种具体层次性特征,有利于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系统功能发挥,使教育创新思维起点建立在系统观上。
2. 现实可塑性特性
教育创新思维客体的可塑性特征主要源于创造性思维主体的选择性思维原则。创造者在制定创新决策和实施教育创新决策的过程中,经常要在复杂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中必然以科学选择为途径,如选择信息、选择目标、选择方案、选择系统结构、层次和目的以及选择创新系统内外环境等。这一系列选择必然造成思维客体的扩大、缩小、突出和搁置,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创新的思维客体的可塑性。
因为思维客体本身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此时的思维客体,彼时可能与此无关。如环境就是这样,有时看来很有利的思维环境,由于某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变为非常不利的思维客体,于是就迫使创造者想方设法避开这种不利因素。类似的情形在整个创造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可见,造成教育创新思维客体现实可塑的因素是很多的,而且往往又是随机的。创造要充分认清思维客体的这种可塑性,牢牢把握教育创新的主动权。
3. 对象整体性特性
教育创新思维客体的整体性特性,是客观存在着的。同时也来源于创造性思维立体化的主体性思维活动。应当说,某一教育创新题目、项目、内容一经形成,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一个创新思维整体了。另外,现代创新工作在更高层次上要求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必须采取立体思维方式,全面地、准确地、整体地思维,尽可能地将思维视角覆盖思维客体的整体上。凡属整体都是由部分按两种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这两种相互作用关系是: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和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在实践中,对其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易于把握,而对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就较难把握。为有利于对思维客体的整体把握,思维主体最好运用立体思维,即对思维客体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维,既认清它们内部的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又掌握其内部的那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将这两种相互作用关系作综合思维,才能使客体成为思维活动中的对象整体,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协调、控制好教育创新思维客体。
第三节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与客体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主客体关系的具体化,因此,欲揭示思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概括地说,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同样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与客体也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说到底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也是思维主体认识和改造思维客体的根本问题。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与客体的这种反映与被反映关系,还表现在教育创新者的意识和思维的能动作用方面,这种意识和思维的能动作用,是创新者的意识和思维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一方面是能动的,这种反映不像照镜子那样原封不动地、僵化式地消极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对所反映出来的材料进行抽象的、形象的概括,形成概念性结论,从而达到对思维客体的本质把握。另一方面又以形成的概念性结论去指导人们通过实践并能动地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运动,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创新思维活动。
二、教育创新的思维主体与客体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认识是思维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升华。因此,教育创新思维主体与客体间的这种认识与被认识关系,是其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从物质到精神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客体的反映的深化。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构成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决定认识。同时,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主体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所以,实践是教育创新思维主体认识客体的基础。实践活动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复杂实践系统。由于思维客体分为社会客体、物质客体、精神客体,因此,实践的方式便可分为:公共关系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
教育创新思维主体的实践与认识之间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行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一概括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揭示了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发展中,将逐步实现对思维客体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奠定基础,以期取得创新工作的新突破。
三、教育创新的思维主体与客体间的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主观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教育创新主体反映和认识客体的目的,在于改造客体,顺利地完成实施设计决策的任务。教育创新思维主体改造客体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都是在一定思想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这些思想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这些目标和决策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行性,往往都取决于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对客体认识和改造的程度,而这种程度的接近,又来源于在改造客体的同时改造思维主体自身的程度。
为适应这种变化,教育创新思维主体尤其要重视自身的改造。这种改造要求教育创新思维主体,第一是学习,学习理论、学习经验及好的作风和方法;第二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又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创新者在改造思维客体的同时,必须努力实现教育创新思维主体的彻底改造,然而,改造教育创新思维主体的任务是最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