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兴趣培养技术人才

2013-12-29 00:00:00王静
成才之路 2013年18期

摘 要:面对技校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自我约束能力比较薄弱的现状,这就对我们技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适度掌握一些学生心理学,而这种要求体现在我们专业课教学中就是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激发;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的专业基础学科。与其他的专业课相比理论性强、较难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还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践分离,枯燥的理论无疑会重挫文化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中职学生,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改变这种窘迫的教育现状呢?

一、传统教学的缺点和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低效的。低效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常常形成很大的反差:教师卖力讲授,学生吃力接受;教师讲的紧张有序,学生显得若无其事;教师极力激疑启发,学生大多启而不发;教师讲的“非常清楚”,学生学的稀里糊涂;教师讲的激情澎湃,大部分学生课堂睡觉;教师要求积极思考,大部分学生呆头呆脑。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普遍被认为是形象思维好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好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基于这种现状,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教与练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比如以往在讲功率放大器时,尽管我努力尝试用有趣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但收效甚微,枯燥的理论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有一定电工技能基础的二年级学生而言,我决定改一改我以前的教学模式。如我通过PvvhayVW4EhqmeLu+VZW4Q==《功率放大器》这节课的设计,利用学与练这一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这节课的设计:

课前5分钟让学生提前预习功率放大器的原理。

学习目标:①掌握功率放大器的原理。②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的安装与调试。

学习流程:第一学习模块 自主探究环节。

要求:①阅读课前材料和探究课题。②自己动手制造一款功率放大器。

课前材料: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现在手机、音响都能播放出高质量的音乐,而放出高质量音乐的核心部分就是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

探究课题:自己动手制造一块功率放大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看着自己制造的音响设备,播放出流畅的音乐,应该别有一番滋味。

第二学习模块: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通过课前阅读材料,大家对自己制造一款音响功放都跃跃欲试。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涨,而这种现象是我在单纯上理论课时所看不到的。

由于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过放大电路,在此基础上讲功率放大电路原理,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尤其是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当学生带着一颗好奇心去学习时,我发现曾经对于学生来说枯燥的理论知识,现在是那么有魅力!

接下来我给学生进行了分组,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若干组,基本保证每组中都有一名学习好的学生,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小组学习程序是十分有效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学力差异”这个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OTL功率放大器由激励放大级和功率放大输出级两部分组成。

①激励放大级:由三极管组成工作点稳定的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②功率放大输出级: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焊接的注意事项:①焊点的机械强度要满足需要。②焊接要可靠,保证导电性能良好。③焊点表面要光滑、清洁。

等我简单讲完电路原理和注意事项后,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去动手制造一款属于自己的功放了。

在同学们动手焊接功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实际问题:有的同学在焊接前没有整体布局,导致元器件放置杂乱,给检查电路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的同学在焊接时焊点过大,外观不好看,影响输出音质;有的同学焊点又过于小,使得电路虚焊,该连接的地方没有连上……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同学们从中收获的也很多,知道了以后再焊电路板时要提前布局,自己的焊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这种学与练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很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的时候,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河南濮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