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积极地探索历史教学方法,以便搞活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情境教学法,它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大。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历史学科是技能课程,没有中考的压力。但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历史学科列入了中考范畴,这一问题已迎刃而解。另一方面,与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关系。以前的教材是指导教师如何去教,编写是以教师为出发点,加上历史学科的特点:史实的过去性,表述的抽象性,记载的机械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搞一言堂,忽略了作为活生生学习主体的学生。而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则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了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新教材对历史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法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放进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一定的历史情境使书本上抽象、枯燥、远离学生生活的历史事物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使所有的历史知识立体地、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在《先进的秦汉文化》一课中,学习新知识之前就以一个历史课堂情景剧呈现给学生:东汉末年,一个病人到中医诊所看病,剧情里出现了医生用“望、闻、问、切”看病、用麻醉药剂手术、用纸张写治病处方、伙计抓药计算费用等情节。学生观看了这一情景剧后,学习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学生积极地探讨着秦汉时期纸张、医学和数学成就等相关的历史知识。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积极,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正是这一历史情景剧拉近了历史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过程教育和体验教育,并通过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也能受到浸润。
当然,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种历史资料的日益丰富、全面,现代教育技术也在飞快发展、日臻完善,这些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时条件更好、渠道更广、形式更多。例如把教室布置成历史会议的会场,让学生编演历史剧,展现历史文物、音乐渲染、电视和电影等视频播放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育教学的空间,例如选择典型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作为学生历史实践活动的场所。
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运用好历史情境教学法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原则:(1)忠于史实的原则。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让学生从史实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在特定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不能超脱历史,更不能凭空设想背离历史。(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考虑学生的个人阅历、经验、知识结构、理解力、感兴趣度,要充分体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3)史实全面而联系的原则。初中历史的时间跨度大,往往课中涉及的内容多、头绪多,如经济史、社会生活、民族关系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情境能把相关的史实联系贯通。(4)课堂教学民主化。教师要改变角色,转变观念,真正地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在设计教学情境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几个事项:首先,以新课标为依据,不可脱离;其次,情境要形象感人、自然合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不仅为提高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还原历史、再现历史,因此,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形象鲜明、真实可信,这样才能达到打动人的心弦、感人动情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第三,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在创设具体的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过分追求情境;第四,设计的情境要简单并且有可拓展性,情境要新颖而富于启发。一方面创设情境只有新颖奇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索愿望时,才能发挥情境对教学的作用。否则,学生对创设的情境无动于衷,习以为常,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简单可行而有拓展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总之,历史情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生活,集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体,在教学实践中广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新课标实施后,新教材为情境教学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