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生长素。教材在本节中主要讲述是围绕解决植物向性运动这一实际问题而展开的,充分体现了生物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实践意义,所以生长素的作用成了高考的热点。但是由于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理解不透彻,对其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所以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对于一个实验中的胚芽鞘,如何判断其生长方向?既是本节知识应用的重点又是难点。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一系列考题的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要把握相关的理论基础
(1)准确把握生长
素的合成部位、作用部
位、感受单侧光作用的部位:
(2)准确把握生长素在
整个胚芽鞘上的运输方向:
(3)将上述两个理论用图形可表示为:
二、要抓住两个要点进行判断
要点一:长不长,看“有没有”(生长还是不生长,关键是看是否含有生长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如果尖端下面一段没有生长素则表现为不生长;如果尖端下面一段有生长素则表现为生长。此类实验通常有两大类题型:
例题1:
解析:
A组实验中,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但有云母片阻挡其运输至下方,故尖端下面一段无生长素,所以表现为不生长。
B组实验中,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故尖端下面一段能够得到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所以表现为生长。
C组实验中,虽然无尖端无生长素产生,但琼脂块含有生长素,也可以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所以表现为生长。
D组实验中,既无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琼脂块又不含有生长素,故尖端下面一段无生长素,所以表现为不生长。
要点二:弯不弯,看“均不均”(弯曲还是不弯曲,关键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如果生长素在尖端下面一段分布均匀,则表现为直立生长;如果生长素在尖端下面一段分布不均匀,则表现为弯曲生长,即向生长素少的一侧弯曲生长。
例题2:
解析:
A组实验中,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均匀,但尖端右侧的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而尖端左侧的生长素可以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故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表现为向右弯曲生长(左侧生长,右侧不生长)。
B组实验中,尖端由于受到左单侧光的照射,故在尖端生长素表现为右侧多左侧少,通过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同样是右侧多左侧少,所以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向生长素少的左侧弯曲生长)。
C组实验中,虽然无尖端无生长素产生,但琼脂块含有生长素且放置偏在左侧,通过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同样是左侧多右侧无,所以表现为向右弯曲生长(向生长素少的右侧弯曲生长)。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