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进行课前准备活动,对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动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平时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没有兴趣,表现得非常懒散,动作不到位、不规范,甚至当教师不注意的时候,就不做了。学生暴露出的这一现象,其原因一是学生的认识不够,觉得课前的准备活动可有可无,平时自己运动时没有准备活动,感觉很好。所以,在部分学生看来,课前准备活动就是形式主义;其次,教师在预设准备活动时,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标尺,为学生设置准备动作,但是学生并不喜欢。甚至,有的教师一连几个月带着学生做同样的准备动作,使学生感到乏味,准备活动的效果很差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体育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课前准备活动的效果,从而使体育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认识——准备活动的前提
就体育准备活动而言,需要学生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认识。而学生有了足够的认识,准备活动才能够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目前,很多的学生不喜欢课前准备活动,总是希望一进操场立即投入运动训练,因为他们觉得有的时候准备活动过于消耗体力,到了真正运动训练的时候就没有力气了。同时也有学生觉得如果不进行准备活动,一样能够上好体育课。其实,这些都是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有效引导,使他们在认识上得到转化。
笔者以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中渗透理论教育。教师需要就教材中的有关联的体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准备活动的练习,对身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2)体育训练中交流体会。我们不能孤立地认识准备活动,需要将准备活动与后面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对于技术动作的学习、571d935ff0a3c11e97edc184855f839344494ac770719aad458f475fa02c1fdc自我身心感觉以及课内体育比赛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结合案例强化认识。在体育课中,有的学生因为没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在课堂中发生了意外受伤的事情,这时教师就应紧抓这些案例,让学生明白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4)利用阵地加强宣传。我们需要利用校园内的橱窗、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等阵地,适时地加强对体育理论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明白准备活动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身体质、提高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便会对准备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内容——准备活动的关键
笔者曾经记得小时候并不希望上体育课,因为在体育课上老师总是让我沿着操场跑两圈,这就是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全部。如今,在我们的体育课中,或多或少地依旧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套固定不变的体操,一个经久不衰的游戏。这些成了一个教师或者一个班学生的一段时间,甚至一学期的固定的“开场白”。总是让学生面对这样的准备活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哪里呢?他们怎么可能不感觉到乏味和厌烦呢?
因此,笔者以为,尽管准备活动只是占据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极短时间,但是,也需要我们教师就准备活动的内容进行精心的预设。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不光需要有器械操的准备,而且也要设计徒手活动项目;不光有单人的准备活动,而且要有双人、三人甚至多人一组的准备活动;不光要有一般性的准备练习,也要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准备活动;不光要有全班统一的准备活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己喜欢的准备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始终保持对准备活动的新鲜感。有了新鲜感,学生的运动欲望被有效激发了。我们教师就不需要担心学生在准备活动时感觉到乏味、厌烦了。
三、评价——准备活动的保障
最近,一位网友在QQ里给笔者留言,说是他的孩子参加体育中考,在立定跳远的时候,由于紧张,接连跳了两次都没有过关。于是监考老师对他的孩子说了一句话:“看得出你紧张了,你要注意,这儿就是你们学校的操场,我就是你的体育老师。加油,你一定可以成功。”果然,孩子抓住了最后一次机会,成功了。
笔者欣赏考官“以生为本”的态度的同时,也想到了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我们可能注重了对学生的体育技术水平和运动状态进行评价,却很少在准备活动中进行有效评价。其实,在准备阶段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例如某个学生平时准备活动不认真,今天进步了,教师可以说:“你今天的准备活动态度非常好,动作规范到位,相信在课堂上一定会发挥出最好的运动水平。”当学生合作游戏配合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你看,你们很团结,游戏做得这样好,看来你们之间真和谐呀!”当学生由于准备活动做得很认真,甚至已经超出了一定的运动量,可以提醒孩子:“要注意呀,运动量太大会影响到后面运动水平的发挥。”……
综上所述,我们体育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准备活动的意识,优化准备活动的预设,并在活动中有效运用评价元素,为高效的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