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所熟悉的数学空间,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寻找生活感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海市蜃楼,数学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学离不开生活,同样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生活化,消除陌生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特别的作用,学生熟悉、掌握还不够,还要能够做到灵活应用。在小学生的眼里,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是符号与文字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数学不像语文,在谈话中就可以把知识进行积累与梳理,数学知识要在实际生活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运用它。因此,教师应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件作为实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消除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如教学认识元、角、分时,可讲一个故事给学生听。小瑞想给爸爸买一件礼物,他就用自己攒下的1角1角的硬币拿出来,一数正好有5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小瑞就去妈妈那兑换整币。妈妈给了小瑞一张5元的纸币,小瑞看了看不高兴地说:“我给您那么多,您怎么就给我一张5元的呀!”教师可乘机问学生:小瑞妈妈给小瑞5元钱和小瑞给妈妈的50个1角的硬币是相等的吗?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先让学生将10个硬币放在一起,共放5堆,之后告诉学生10个1角的硬币就是1元,这一堆是1元,一共是5堆,大家想一想,一共是几元呢?学生很快算出了结果,一共是5元。之后让学生总结角和元之间的关系,学生马上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通过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活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熟练掌握了知识点,能学会运用数学与实践数学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自然而然地把生活内容注入其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只有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它、理解它、运用它,才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州镇范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