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创新理念

2013-12-29 00:00:00成彦盛
成才之路 2013年18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成了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为学生的今天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地设计课堂,要具有创新理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创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三个目标。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设计要具有创新理念,既为学生的今天服务,又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一、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转变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主要是倡导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而新课标提倡的是教师引导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讲解者”转变为组织者、合作者、互助者。学生地位的转变要由原来单纯听课、被动灌输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参与——建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学活动包括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生生之间的讨论互助,交流探究活动,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做数学,在动中学数学,学得轻松、学得活泼、学得愉快、学得牢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便会自己钻研数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温故知新、布置作业”是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形式单一,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只强调“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单一模式,只能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被动参与之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师生的交往方式 ,由原先的“师→生”的单向交往演变为“师→生”“生→师”及“生→生”的互相交往。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如何总结,变“信息源泉”和“知识传播者”为一个合作者和咨询者,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

四、课堂教学过程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空间,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6jUcGtdTA5hB+2I5uEcws+gU9fbbcMo4v9xwvStJJ3I=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新课标下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独立性学习:使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反过来又能给现实生活起到指导。要让学生树立独立意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使学生在独立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思考、概括、提炼、消化,从而进一步体验学习乐趣。

(2)互动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不应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在教学环境中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

(3)问题性学习:问题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把课课里课外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梳理,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在进行点拨。教师只有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探究学生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能自己寻找、解决、归纳问题,发挥潜能。

(4)乐趣性学习:学习是一种乐趣,乐趣就是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在乐趣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发展目标。

五、课堂教学手段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和操作教学媒体向学生呈现和讲述知识,有的甚至只用粉笔和三角板来完成自己的数学教学。而新课标下应把教学媒体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然而,在使用新的教学手段的时候,我们应注意:

(1)加强教学设计的开发性。在课改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用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在上课时千方百计地完成自己的计划,忽略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2)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成几组讨论,气氛活跃。几分钟后,学生的思维刚刚打开就被教师打断,结果只有优等生讨论出了结果,其他学生只能“洗耳恭听”,讨论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要提倡“设计”与“创新”,要充分了解各种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以学生能否正确回答课堂教学问题;能否解决书本上的练习题;能否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为评价目标,目的是选拔和管理。而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形式性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评价,能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具有创新理念,时时刻刻想着学生,从而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汤元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J].学苑教育,2010(12).

[2]梁长苗.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9(33).

(甘肃省通渭县常河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