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与人PK,我真觉得那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因为和我PK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我的一名学生。他是班上出了名的旋风小子,每次上课都会被他搅得一团糟,如果不找点策略减减这小子的锐气,怕以后他们班的课都没法上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分析了他上课的行为特征,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快”字。他总能通过“快”字,在课堂上制造点轰动效应。具体表现为:上课要求上厕所“快”,课间催下课“快”,中午冲食堂打饭“快”,当然打篮球速度也“快”。我要找的策略就是必须让他的“快”减速刹车,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我从班主任宋老师处得知:“这小子一直不受老师重视,总爱表现一种玩世不恭和黑色幽默,老师们无不向他投降。”我是否能够摆脱前任教师的宿命,在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大大的“?”号。这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我可不能为了这小子毁了我一世的英名。
此时我眼前一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正好上他们班第四节课,这可是他们班最难上的一节课。在大约还差七八分钟下课时,他便率领几个跟班钵儿瓢儿敲得震天价响,想逼我就范。我没有理会他们,回头问几个听课的女同学,食堂装饭的那几只桶简称什么?班上的同学嬉皮笑脸,脱口而出是“饭桶”。我又问,学生中知道学习知识的叫学生,只知道装饭的叫什么?全班一下子鸦雀无声,似乎把排队抢饭的事情给搞忘了。下课了,那小子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拼命地前去抢饭,而是摸着后脑勺跟到办公室,不好意思说: “老师,你整我呢!”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但我知道结下“梁子”了。
果不其然,那小子多次找人约我打球,想让我把面子还给他,他得球以后有意在我眼前炫耀,正当他得意之时,我连续断了他好几个球,大家都站在场上看他,总觉得他怪怪的。他有些像瘪了的皮球一样,没有以往的精神气儿。PK结果,梁老师胜。看来选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是可行的。
前边所有的策略都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但我又想到自古对造反派都是“剿抚”并用的策略,如果我长期对他进行“黑色幽默和玩世不恭”的打击政策,可能最后也会落得“黔驴技穷”、功败垂成的结局。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这个小子正是缺乏“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高级心理需要层次。以前的老师都不喜欢他,没有人认可他,他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因此用“黑色幽默和玩世不恭”报复老师,去追寻一种反向的自我实现。要想彻底招安,还必须给他一种成就感。
我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正好遇到区里举行记忆力培训,我知道他记忆力超群,如果能够稍加指点,一定能够有上佳表现,我就把区里用来测试记忆力的题目当堂让他去做,果然不出所料,他在规定时间记忆效果确实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我高声表扬他聪明能干,他那表情,可能见过的人都会记忆深刻,嘴里不断默念“那是,那是……”PK结果,旋风小子胜。
虽然他还是小错不断,但已经不再有意捣蛋了。我终于取得了PK的胜利,这是恰当选择教育教学策略的胜利。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镇莲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