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性高职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存与发展中存在诸多困难,工会工作属性面临着“传统型工会”与“创新型工会”的两种选择,工作目标也面临着“福利型工会”和“维权型工会”的两种选择。教师着眼于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工会工作的新思路,对工会面对的学院发展、参政协调、职工诉求、维权谋利、自身建设诸方面进行了新思考,并提出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职;工会工作;优秀人才
地方性高职大多位于地、市级行政区域,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湘南永州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湘西怀化市,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高职教育发展投入不够,动力不强,在生存与发展上存在诸多矛盾,如普遍的新建校址与资金匮乏问题,评估升格与软、硬件教学条件落后问题,中专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与向高职教育模式转型问题,教师待遇提高与“无米之炊”问题等,因而决定了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工会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有别于城市高职院校。因此,我们应重视地方性高职院校工会工作,不断创新,从而造就优秀人才。
一、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社会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根据市场需求办学形式多样化、灵活化,招生制度、就业制度不断更新,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不断优化,办学方向不断调整,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而教职员工对形势变化的适应都有一个滞后过程,有的还怀念着中专时代计划经济办学的优越性,对市场经济状态下办学体制不适应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青年教师的需求更趋于务实,物资性需求高于精神性需求;老年教师有被遗忘的感觉;专业不吃香的教师课时少、待遇低,地位不高,心中不悦;在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下,学院领导举步维艰,经常会受到教职员工的误解和不信任;个别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性不牢固,学生恶性突发事件增多(如跳楼自杀事件),给学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高职工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工会的职能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高职工会组织只有把握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特点,认清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机制,提出并落实相应的对策,才能履行好职责,完成新时期高职工会工作的使命。
二、地方性高职工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及特性变化
诸多的地方性高职院校是一批新生事物,在新世纪初期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形势需要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绝大多数中专(中职)学校合并或单独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高职学院。一是速度快,在政府和高校管理机构还没有完全具备接纳能力的情况下,“新生儿”落地,嗷嗷待乳,如湖南在几年之内就诞生了50多所高职,主管部门手忙脚乱,管理、扶持不到位;二是先天不足,一些中专(中职)学校本来条件差,投入不足,难以维持,却又挤进了高职行列;三是合并型的高职需新建校舍,本来步履艰难,还要背着包袱上山,如一些位于边远中小城镇的职业技术学院,由此造成经费巨额缺口,靠不断递增的银行贷款度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现已成功整合并搬迁新校址,但存在的经费问题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
面对着地方性高职的新状况,工会工作如何根据《工会法》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如何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如何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欲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地方性高职工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及特性变化有所认识。
(1)教职员工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诉求。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形式的改变、专业设置的调整、校址的变迁,无不牵涉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大的方面如新校址的选择,牵涉到教师上下班的交通、配偶上班的距离、小孩上学的接送,购物条件的优劣等;小的方面如专业的存废,课时的安排,系部领导班子的建立,这些与教师的工作、福利、个人价值体现直接相关。因此,教职员工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诉求显得十分强烈,他们要求上层的决策更加人性化,去官僚化,更能体现教工的意志。
(2)中青年教师的生存与自身提升。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同时社会阶层迅速分化,贫富差别迅速显现,人际竞争日趋强烈,中青年教师的神经紧紧地绷着,不敢有半点懈怠。经济上,他们囊中羞涩;职称上,他们羽翼未丰。他们期待学校高度重视这一群体,希望工会组织成为“娘家”后盾,为他们解决自身提升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如论资排队问题、唯学历论问题、职评公平公正问题、进修经费扶持问题等。
(3)教学专业之间、系部之间待遇分配的协调。高职院校在报批、审定通过的过程中,对教学专业的去存设置经过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某些专业生源充溢,某些专业生源匮乏,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满为患,而音乐艺术专业门庭冷落。热门专业教师累昏了头,对教务处课时安排有意见;而冷门专业教师课时量不足,课时津贴量少,同样对教务处有看法。某所高职学校因扣发了课时量不足的教师的基本津贴款,竟引起集体上访事件,后经院工会出面做工作,才将事态平息下来。
(4)老年教师的生活福利和住房安置的关照。城市高职的老年教师大多分散住在这个城市里,对学校的环境依赖程度不高,而地方性高职的老年教师大多住在原学校里,对学校依赖程度高,学校发展提升了,搬迁新址了,领导班子更换了,教学一辈子的老教职员工,顿时失去了“家”和“家”的温暖,时换物非,虽然他们不是工会会员,但最值得依赖的组织仍是工会。例如原校址处置后,老年教师住房拆迁安置问题,他们依赖的只有工会组织,老年教职员工的疾病治疗、丧事办理也只有依赖工会组织。
(5)活跃校园文化的中坚力量。高职成立后,原来的文化氛围已经不复存在,多校合并的高职由多个教工团体拼合,需建立新的文化氛围,如永州职院由五个校区组成,教学团队之间相互不熟,教学方法行为存在差异,任教专业上存在优劣,导致相互交际上存在心理差别。工会组织在新的校园文化构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它本身是职工的群众性组织,与群众亲近度最高,它的号令最容易被群众所接受;第二,它是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直接将院党政领导的决策决议传达到群众,也直接将群众的意见要求上报到院党领导层;第三,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是它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各方面的优势,故地方性高职院校中,工会组织无可避免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地方性高职工会工作重心的掌握和实现途径
(1)适应高职事业发展的需要,真正成为教工的“家”。新《工会法》赋予工会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高职工会需要在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机制与制度、工作思维、活动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除了在关心群众生活上有所作为外,在政治上、工作上帮助教职员工要有更大的作为。
①坚持开好一年一度的教工代表大会,教工代表要真正代表群众,坚决杜绝按领导企图指定,让代表在会上“放炮”,敢于直面领导的工作失误。指定专人整理提案、落实提案,将提案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提案人。
②根据院内实际,每年确定解决几个突出的教工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着为教工维权的责任意识,在诸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难度大的问题加以着重解决,牵涉到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的、花费钱财物比较多的问题,首先做好调研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一则解决问题胸有成竹,二则树立工会良好形象。
③把握学院发展方向,确定工会的地位。各类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地方性高职的办学方向就是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工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专门技术人才,如永州职院的办学方向就是为永州的农业提供农学人才和农村培养医卫人员。把握了学院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就不会产生偏移,就会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办学目标,遵循高职发展规律,努力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服务,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办学目标。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更有“为”,工会组织的地位提高了,在为教工维权、谋利时,才更有信誉保障。
(2)维护教职工利益,创建快捷的交流平台。地方性高职院校在生存与发展纷繁的事务中,在频繁的院党政干部更换中,最易受到伤害的是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一些喜爱政绩工程的院领导,最容易忽视的是教职工的衣食住行;工会是代表教职工利益的群众组织,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是其根本宗旨,故工会对学校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开支项目十分敏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与职工利益联系起来考虑。如勒紧裤带过度投资建设项目,好大喜功大兴游乐场所,“三公消费”不加克制等,工会要站在职工利益一边,挺直腰杆,据理阻止,使之收敛,在例行的教代会上,要决策层在会上向代表们作出交代说明。
工会要创建一个教职工参与决策与管理的网络交流平台,让教职工随时与工会“见面”,将意见、诉求、愿望载于平台上,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才能,为学院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提供信息资源,使其真正转化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理念、措施和成果。在交流平台上可同时设立“书记亲民信箱”“院长亲民信箱”“主席一问一答”等栏目,缩短教师与院领导之间的心理距离。
(3)促进工会内部机制创新,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高职工会工作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重视加强自身队伍素质建设,把工会打造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要通过多种途径,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使工会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得到优化,并在任职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
第一,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和参政水平,培育高校工会干部的高尚情操,塑造工会干部的崭新形象。
第二,组织分工会、工会小组干部的培训,包括集中理论学习、参观考察、专业进修,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创建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团结向上、合作共事的团队。
第三,重视专职工会干部的政治待遇和职称评比工作。专职工会干部的政治待遇、职称待遇是关系到他们是否安心工作和积极工作的重要因素,永州职院近年来重视工会干部的“双晋级”(即行政提拔、职称评定),肯定其成绩,提升其待遇,因而院工会工作有了特色,有了成就,有了地位,工会干部队伍十分稳定。
总之,新时期地方性高职院校工会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本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计划,转变传统的“福利工会”“活动工会”观念,走出“维权”“协调”“谋利”的路子,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表,做教工的主心骨。同时,工会要以教代会为载体,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协助党政领导化解学校各方面的矛盾,参与决策,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和院务公开制度,利用网络平台与教职工一道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方案,为构建和谐校园和新型现代化高职院校发挥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从而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姝姝.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的探究[J].工会工作,2011(4).
[2]张双宁,刘冬芳,胡钟月.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1(5).
[3]左建国.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4]倪浩,张杰.新形势新任务与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J].工会理论研究,2011(1).
(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