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巧用直观、生动的实验,声、形、色并举,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自己讲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成就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实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兴奋剂”,成就高效课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很关键。成就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化学课上,“实验”这一实践性行为充分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成就高效课堂。
化学第一课,我通常设计有趣的实验:“魔棒点灯”“无中生有”“烧不坏的手帕”等刺激有趣的“魔术”。这样,孩子们会感受到“化学真好玩”“化学忒有意思”,从而爱上化学并立志学好化学。
随着学习的深入,化学知识复杂化了,此时更需要发挥实验的独有魅力,再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一开始,我拿出一瓶啤酒,迅速开启瓶盖并马上在瓶嘴处覆盖一枚硬币。“请大家见证奇迹!”话音未落,硬币跳动起来了。看到这样神奇的现象,学生们沸腾了。接下来的课程完成得非常顺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实验像磁石一样抓牢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溶剂”,成就高效课堂
在化学学习中,许多知识蕴藏于实验,许多疑问需用实验去伪存真。实验如同一副高效溶剂,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溶于其中。
如《溶液的形成》一节中“溶液的形成”是重点,但教材结构散、内容杂,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和问题,让学生结组,快乐探究。
快乐探究之旅第一站之“趣味溶解”:问题:①利用氯化钠、蔗糖、蓝色硫酸铜晶体、水四种物质,你能配制一些溶液吗?②这四种物质最多可以配制出几种溶液?组内成员讨论交流,群策群力设计开放性实验方案,然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小结,初步感受到溶液的形成。快乐探究之旅第二站之“组成探秘”:问题:将碘和酒精、花生油和汽油分别混合,它们能形成溶液吗?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质、溶剂的状态,将溶液知识进一步完善。教师适时点拨:把一种物质放在另一种物质里一定形成溶液吗?快乐探究之旅第三站之“解说特性”:将碘和花生油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吗?学生进一步动手实验,在实验中体悟溶液的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最后教师提出质疑:什么是溶液?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溶液的概念,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系列实验拨云见日,获得真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以物学理,以物懂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实验、分析、思考、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
实验趣味之中充满哲理,平淡之中蕴含神奇;实验让化学绚丽多彩,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开发实验功能,能发挥实验魅力,成就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