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技术人才谈《机械制图》考核方式及提优方法

2013-12-29 00:00:00陈相
成才之路 2013年21期

摘 要:通过长期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结合相应的具体实践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识图看图能力为目标,以能熟练地运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为要求,引导学生从平面思维模式向立体思维模式转变,利用创新思维改变考核方式及提优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全面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制图;考核方式;提优方法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从而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因机械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图幅示意说明,所以《机械制图》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图纸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学科的学习难易程度,并影响到之后的生产实习,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笔者从实际出发,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验,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在乐中学,学中乐

近几年,因普高的扩招及家长的理念差异,导致中专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中职学生学习惯也相对较差,且在学习上有些不自信,如果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势必激起学生的学习反感情绪,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以往的考核方式就是以一张试卷定结果,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以相应的做一定的调整,比如可以借助周围生活中的物品,利用生活中的小智慧帮助学习。如在讲解到基本几何体的截交线以及剖视图时,用到了橡皮泥,学生可以先把橡皮泥捏成基本几何体的现状,比如先捏成六棱柱,再按照几个不同的截切方式截切(如图1),然后按照实物投影得到的图形进行绘图……这样作图的效果较好,学生反应较好,且可以通过课堂总结,及时地引入相应的知识点以及其余棱柱的截交线画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包括之后的剖视图以及棱锥截切、球体截切、圆柱截切等都可以利用此类方法。

图1

在学期考核中,教师首先可以把之前的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引起学生对于平时学习的重视;其次,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稍有难度的橡皮泥基本几何体模型,作为总分的一部分,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二来可以提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知道优质的产品是做出来的;第三,在书面测试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应层次分明,尽量做到“滞后生吃的饱,优等生饿不着”。因此,在《机械制图》的考核方式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做出改变,以求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

二、 有的放矢,以点带面,量变产生质变

在以往的《机械制图》教学中,中后期的补画三视图、补图补线往往是《机械制图》学习情况好坏的分水岭、本课程学习中好差学生两极分化的关键阶段,如在这段时间抓紧抓牢,那在之后的补画三视图、补图补线题强化练习中就能得心应手,而后的剖视图、断面图等章节的学习也能水到渠成。所以,《机械制图》教学中补画三视图、补图补线的学习至关重要。

而实际情况是仍有部分学生学习效果极差,且空间想象能力不理想,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以分类组成相应的小组,一组8~10人,在此基础上为其选择相应的题目类型,题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由于人数较少,且基础相近、便于管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题目的掌握情况能及时地得到反馈,教师也能及时地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经过此尝试,本班上的8位同学制图成绩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成绩可喜。以此方法逐个提高班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做到以点带面,提高班级整体成绩。

在班级中,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形成“班中班”,采取特殊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集中精力提高补图补线、补画三视图能力。在此基础上,加以相应的习题,使其熟能生巧,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取得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寻求创新和改变,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应当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三、方法整合,不断创新

以上述方法,本人的《机械制图》教学成绩虽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比如在考核方式中,虽然亲自动手完成橡皮泥造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但对部分本身动手能力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上手速度较慢、效果较差,此时就需要寻取其他的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整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包括提高其积极性、培养其本身自信等。

另外,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显得至关重要,要求小组的成员都需要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因本身基础较差,组员遇到困难时容易泄气,如果组员中的消极情绪在小组中蔓延开来,那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情绪和自信心的培养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只有拥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学手段往往只局限于黑板、直尺、圆规、挂图及简陋的模型等,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更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制图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教师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改革,使教学知识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呈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

总之,《机械制图》是一门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我们只有对这门课程多加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才能为社会增大合格的技术人才,才能造就真正的中国制造。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