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通过无声的语言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身势语与有声语言一样,它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讲,了解身势语的不同文化含义并正确加以运用,可以在交际场合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3有出现这样的舞台说明。①Henry:His eyes stare at what is left the brothers’dinner on the table.这句表明亨利非常的饿,而那两兄弟非常的富,所以他们吃着可口的饭菜。②the brothers smile at each other.表示两兄弟运气好,找到了打赌的人。这两句通过his eyes的表情和smile的身势语,增强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对推动情节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课堂是一个特殊的交际场所,在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非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教学,提高学生交际才能呢?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非语言交际
(1)运用非语言组织教学。以Book 4 Unit 4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上的一两分钟内不说话,而是通过一些手势、动作、表情等身势语来表达课堂上经常使用的语言,如Stand up,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这样可以自然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比较形象生动地告诉学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带来了琅琅的读书声,提高了课堂效率。
(2)运用非语言进行直观教学。教师有意识的手势和一举一动都会起到解释和强调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英语动作性强、语言解释不详、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教师可以边说句子边运用身体的动作或手势,使意思明显易懂。如The fisherman cast his net three times.教师说出此句的同时可以做出撒网的动作,学生就可直接理解此句的意思。那些进行形象描述的句子辅之以手势,往往比单纯的语言表达效果要好。有时为了强调其固定搭配,可先伸出一只手(如one),接着伸出另一只手(the other)。又如Book 4 Unit 4的Pre-reading部分,教师可以做一些读前的游戏。如教师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分开向上伸直问学生这个手势所表示的意义。(In America it means OK.In Japan it’s the sign for money.)然后,咬紧牙关,告诉学生:I’m an Arabian.(在阿拉伯人中,这种表情表示深恶痛绝)通过形象生动的身势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的走动是形象地表示强调的好方法。Ross研究表明:在讲台上向旁边走几步可加强停顿或转折之意,向前跨一步可以加强强调的语气。例如讲解:He does work hard.(他确实努力学习)Does在此加强语气,向前跨一步比拼命讲述效果好得多。但教师的走动要尽量自然,走动过多会让学生觉得疲惫,无所适从。特别是听力课时,就不能随便走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力效果。身体姿势的变化,可以为学生的思路提供线索,这种帮助最为明显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觉理解整篇课文时,这种身姿的突然改变,可以告诉学生语篇的一部分结束,新一部分的开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Kellerman研究发现:较大幅度的身体姿式的改变是和较大语言单位的改变相联系的。因此,通过身体姿式的改变,通过协调非语言使之与语言交际同步,并通过非语言的直观解释、说明、强调,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准确性,从而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3)非语言替代语言表达情感和态度。有一篇题目为《特级教师》的文章这样写道:上课铃响了,所有的听课教师都进了教室。这间教室的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子上的粉笔灰。片刻的鸦雀无声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课堂上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并讲解了几道题的做法。讲完之后,她说了一句: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做好的同学笑一笑。于是,听课的教师们都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教师是特级教师。这就是在细节上合适地运用身势语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用非语言来表达态度和情感,要比用语言表达更为常见,如点头、注视、微笑、抬手,以及音调的高低、语气的变化等,都可以表达教师的思想感情,而且效果较好,往往于不经意中,师生双方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达成了共识。在课堂教学中,讲到教学重点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语速,提高音调,反复重复,甚至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教学内容,这些都是非语言,告诉了学生老师对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视态度。
反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发出的非语言信息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改变教学方法,力求运用生动的语言,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的目光注视着老师或举手,就表明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相反,如果学生躲避老师的目光或低着头,就表明他不能回答或还没有想好。教师接受到这些来自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后加以运用,可让已想好的学生先回答,留出时间让还没有考虑好的同学继续思考。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辅之以点头或发出yeah的声音,来表示对学生的理解或肯定学生回答正确,这可以起到鼓励学生继续回答下去的作用;当学生回答犹豫时,教师面带微笑的注视、温和的语音语调,都可以帮助学生鼓起勇气,是表情达意的好手段。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在下面的句子中以升调标示出的不同的意群停顿,会使同一个句子产生出不同的含义:If you’re ready when I get there we’ll go.(如果我到达那里时你准备好了的话,我们就走)另一种意义是:如果你准备好了,我一到那里我们就走。
二、如何进行非语言教学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运用得体的非语言交际,给学生做出示范,还要教给学生常用的非语言及其交际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英语课文的非语言交际,分析讨论其中的非语言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如在学习必修5 Unit 4 Reading 部分时,可叫学生注意及分析这一段落:周阳与他的上司胡星的对话中,胡星讲述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位足球运动员被指控受贿,故意不进球,好让别的队赢球,胡星去采访了他。他承认他认识那个行贿人,但他否认他接受贿赂。胡星安排了对行贿人和足球队员的采访,而当胡星看到他们面对面时,胡星就从足球运动员的体态语上猜到了他没有说真话。胡星写了一篇文章,暗示是足球运动员有罪。足球运动员非常生气,竭力阻止他们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证实胡星是正确的。从这篇故事的分析,能使学生明确非语言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比较说英语的民族使用的非语言和本民族的非语言的异同。比如点头有的国家是表示同意,而有的国家是表示不同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交际练习中有意识地模仿英美人交际中常用的姿式、手势,运用面部表情、眼神来表达或加强话语的含义,并注意调整音调、音量和语速来表情达意,使课堂操练和交际练习更真实、形象、生动,更能适应真实交际场合的需要,实现语言与非语言技能的同步发展,让学生完整地掌握英语交际手段,从而提高学生交际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