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培养技能型人才

2013-12-29 00:00:00吴学云
成才之路 2013年21期

摘 要:教师要通过对中等职业机电专业教育的前景规划和对原先使用的《钳工基本技能》教材的分析和处理,结合机电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设计制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的新的项目目标,并制定新开发教材编写内容,开发中职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特色校本教材。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一、《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的缘起与价值

焦伟在解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还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和行业的吻合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服务经济社会,是历史使命。

钳工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金属加工技术,钳工作业主要包括錾削、锉削、锯切、画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见螺纹加工)、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教材大多采用高职院校编写的教材,专业理论知识抽象、深奥。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形成学生基础与教材知识的严重不对等,抽象性、专业性很强的课本知识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望而生畏;使原本对学习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学生更加感觉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寻求适合中等职业学生实际、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钳工基本技能》校本课程是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必须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二、《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过程

(1)《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中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具钳工的考核要求为基本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的十个项目,以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围绕项目或工作任务的相关知识、加工方法步骤、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构成基本项目或任务单元,通过完成一个个基本项目或任务单元来完成项目目标。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新课程更加科学规范。

(2)旧版《钳工基本技能》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按照錾削、锉削、锯切、画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见螺纹加工)、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顺序编排,理论性强,需要学时较多。中职学校由于其他课程的限制,不能够开设以上全部课程内容,学生从旧版教材里学不到想学的内容。我们几位专业教师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淡化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在新版课程结构上,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能力出发,遵循专业理论的学习规律和技能的形成规律,特别加强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训练,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设计了十个项目:台虎钳的拆装、钻床的拆装、刀口角尺制作、划规的制作、手锤的制作、创意开瓶器、六角螺母的制作、锉配凹凸体、燕尾圆弧配合、五边形配合。学生在各个项目引领下学习钳工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避免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脱节。如钳工工具、锉削等知识,教师应该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讲授前应补讲或先上好复习课(讲授过的班级),这样就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放置于项目化教学中,使学习既生动有趣,又能完成预定的操作技能。通过训练各个项目,能够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利用钳工基本技能制作加工每一个工件的能力。新版教材的最后附有巩固练习(共六个练习)、历年机电(包括机械)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全国钳工技能鉴定理论试题、技能大赛试题,各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操作。

(3)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文字性概念过多、内容陈旧,中职学生难以理解接受。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每一个章节有大量的文字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滞后,而且教学要求比较死板。中职学生看到这些大量文字概念,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即使学好,到毕业时,这些知识已经过时,他们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效益也得不到体现。为此,我们几位专业教师在《钳工基本技能》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处理上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先进的内容,合并类似的内容,去掉重复的内容,减少理论烦琐的内容,增加实践个性的内容,拍摄了大量的加工图片。贯彻“循序渐进”“少而精”“以例代理”和“以图代理”的原则,力求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使学生的技能构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整个项目课程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例如项目六创意开瓶器的制作,学生通过创意开瓶器的构思设计、余料的去除、内凹表面的锉削、刨光等任务导学、动手制作,在过程中相互交流,制作出了不同的开瓶器。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开瓶器可以用来打开啤酒瓶等,心里很是满足、自豪,觉得学到的知识非常有用,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每个项目的最后附有拓展阅读,就是针对各项目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或者超纲内容,同时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管理技术等内容,在项目的最后作出了延伸或补充,使教材富有时代感,以使学生更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各项目中的问题、发展前景。

(4)新版《钳工基本技能》每个项目在形式安排上,通过项目目标、实践操作(包括任务、所需材料设备和工量具图标、加工步骤:图样分析→操作)、检测评分表、注意事项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突出关键部分和重点、难点。在编排过程中力求遵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尤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导学形式,让学生能比较轻松自如地学习操作。

三、新版《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实践优势

新版《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在我校中职机电专业三个班级中试行实践应用,学生100%通过国家钳工中级工考试。在我校高三对口三个机电班中推广使用,学生顺利通过江苏省技能考试,平均分远远超过省控分数线。总之,从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看,取得的效果有以下几点:

(1)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可以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我校加强了与本市内的著名校企(双钱集团、英田集团、熔盛重工)的合作力度,中职机电班级直接以企业命名,比如双钱机电班、英田机电班、熔盛机电班,学校分批派钳工专业课教师到这些企业挂职锻炼,且经常组织定点班级学生下厂参观或实习,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模拟双钱、英田、熔盛重工班组流程模式,能真正构建“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情境。学生能根据加工图纸,完成每一个项目任务。这样,我校的学生一毕业能直接到相关企业就职,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有利于等级工考核。新编《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编写思路是以中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具钳工的考核要求为基本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都有利于钳工等级工考核。如钳工中级工的技能要求,在新编教材最后都附有,各类考生可以根据相关需要选择练习。

(3)课程中的典型案例项目可以推广加工。新编《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会聚了多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集合了他们较强的实践经验,比如刀口角尺的制作,划规的制作,手锤的制作,六角螺母的制作等,都是属于典型的案例项目任务、典型的零件加工。项目化课程已经在全校和全市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全面实践应用、推广,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姜波.钳工工艺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蒋增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