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

2013-12-29 00:00:00孙飞
成才之路 2013年21期

摘 要:教师对江苏吴江市高中学生进行了相关心理健康调查,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相关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具有心理健康疾病的人在逐年增多。1999年9月23日《健康咨询报》在全国范围内抽查12.6万名高中学生的结果表明,20.1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中男生高于女生。200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以《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为题,报道了杭州市对2961名中学生进行心理测查,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亦有较大幅度上升,高中生高达25.39%。

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意见》,提出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又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但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心理。

二、研究思路、对象与方法

(1)研究思路。本研究力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发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现状和发现问题,借助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自我教学实验总结,对比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提出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2)研究对象。①问卷调查对象。以江苏省吴江市在校高中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以上海(华师附中)、南京(南师附中)的部分师生为辅助调查对象。②访谈调查对象。访谈苏州市吴江区一线体育教师4人、教学研究专家1人(姚丽芳老师)、高二学生10人(男生5人,女生5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2人(教师、学生各1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3人(教师2人,学生1人)。

(3)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研读了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参考》,进一步探讨笔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从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下载中心下载了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60余篇。②问卷调查法:制作“体育教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现状调查表”(见附1)。③访谈法:制作“高中心理健康问题访谈问卷”(见附2)。④观察法:利用观察法对课堂内外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情绪、人际交往、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总结。

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对“健康”基本不了解,9人回答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两方面、1人回答只包括身体健康,只有1人提及社会适应能力;对教师的访谈后发现,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去关注和引导;关于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时,教师知之甚少;对心理教育专家访谈后发现,高中学生目前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能只靠教师独自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承担起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指出心理健康在“健康”中属于中枢地位,心理健康往往体现着幕后的作用等。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比较匮乏;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希望能挖掘点滴教育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集体发力,最终实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和各种访谈、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得出目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教学有以下特点:①学生体育学习信心不足,个性发展不明显,养成“体育健康学习习惯”的不多;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健康知识学习过于“本本主义”,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四、高中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建议

(1)创设情境,树立信心,重视个性发展。①创设情境,树立学习信心,发展学生个性。第一,因材施教、褒贬结合。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高中学生是一群性格各异、需要教育的群体。教师要在表扬中批评不足之处,在批评中表扬其闪光点,并结合相应的创设情境,最终达到树立学生自信心的目的。第二,激发兴趣、创编教材。兴趣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助推器。教师合理巧妙地安排利用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灵活地创编教材,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创设可以创设的情境,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②创设情境,营造有利环境,体验成功。第一,因势利导、关注个体。学生是一群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特别关注“后进”个体,特意为他们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特别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体验成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获得运动的成就感。第二,民主第一,多点结合。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里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关系,这些内容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其他环境等,把这些要点结合在一起,能最终实现营造最有利环境的目的。

(2)教材革新,突出社会适应能力。①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体现社会适应能力。如“5.12”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枣桑中学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却无一人伤亡,不是因为他们学校的建筑质量是最好的,而是因为他们学校经常组织体育的逃生演练,在地震来临时他们像平常一样有序、快速地撤离到了安全的操场上,整个撤离时间只有1分36秒钟。这就是体育服务于社会最好的例子!地震、火灾、水灾中的逃生本就是体育的原始属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属性,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练习这些最基础、最原始的能力,应对危险来临时的应变,感受社会的真实一面。②突出体育教学的合作性,体现社会适应能力。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将个人的目标转化为群体的目标,使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实际上就是“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的成功与否。合作学习是充分利用了1+1>2的理论,利用了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集思广益,最优化地达到目标的一种理论。体育课堂首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体育课多是开放性的、流动性的,比如篮球、排球、武术、体操等教学项目都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探讨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特色,因为教学内容没有唯一的答案。合作学习充实了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小组学习,有助于学习的特色化和速度化,也有助于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互相信任,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自我语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消除隔阂,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真正体现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五、结论

利用上述手段,笔者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选取对象在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配合下实施24小时监督,并在体育课堂上对这些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学手段和方法。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后,教师对两组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和本学期期中考试的高考三门功课(语、数、外)以及100M跑和立定跳远成绩对照后发现:测试组学生体育爱好显著提升,学生慢慢爱上了运动,体育成绩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幅度不大);测试组学生更愿意与人交流,更能够集中注意力,精力更加充沛,关键是文化课学习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说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且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等,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附1 体育教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现状调查表

感谢您填写此调查问卷,请您如实回答,不要讨论或寻找参考,谢谢!

一、除第8题外其余均为单选题,请选出你认为最满意的答案(在答案上打勾)

(1)你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吗?

A.健康 B.不健康 C.不知道

(2)你和朋友相处的关系怎么样?

A.不好 B.一般 C.融洽

(3)你对目前师生关系的态度是: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4)你喜欢上体育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5)如果喜欢体育课,为什么?(可不填写)

A.放松,无压力 B.接近自然 C.展现自我

(6)做体育运动时你会忘记烦恼吗?

A.会 B.不会 C.不知道

(7)下列哪个体育因素对你情绪影响最大?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活动 C.体育比赛

(8)在体育运动中你会出现下列哪些现象?(可多选)

A.易怒 B.与人争执 C.冷漠他人 D.奋发向上 E.以上均无

(9)你在激烈的体育运动后的感觉是:

A.累 B.成功感 C.开心,下次再来 D.没感觉

(10)你对体育比赛的认识是:

A.娱乐 B.勇夺第一 C.无所谓 D.不参加

(11)你对集体性体育活动的态度是:

A.顾好自己 B.注意团队配合 C.无所谓 D.不参加

(12)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体育竞争对手?

A.没什么了不起 B.超越他 C.向他学习 D.无所谓

二、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附2 高中心理健康问题访谈问卷

您好!我是苏州市吴江区某中学的体育教师,现在正在做有关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首先感谢您的热情配合,请您如实回答问题。谢谢!

(1)(学生)你了解健康吗,它包括哪些方面?

(2)(学生)心理健康你了解多少?

(3)(学生)你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吗,为什么?

(4)(学生)你一天除了体育课以外还有多少时间做运动?

(5)(学生)你如何看待高中男女生交往问题,你很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外貌、成绩、能力等)

(6)(学生)体育课是否可以使你缓解心理压力,为什么?

(7)(学生)你会把自己的体育教师看作朋友吗?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安排课堂?

(8)(学生)当你不开心或做错事时你会选择运动使自己忘记烦恼吗?

(9)(教师)体育课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教师)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是否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教师)你认为自己能很好地胜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吗?

(12)(教师)目前的高中体育教材能特别体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吗?

(13)(教师)何种活动最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

(14)(教师)关于体育课堂、体育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5)(专家)你怎么看待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6)(专家)心理健康在“健康”的概念中扮演何种角色?

(17)(专家)目前高中的教学模式是否真正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8)(专家)关于心理健康教学怎样更有效的形成一种教学模式?

(19)(专家)关于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兰自力,骆映.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1).

[2]王占春.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杨玉芳.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中国科学基金,200(3).

[4]张力为.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J].心理学报,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