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的一种能力,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就历史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首先,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效率高并取得成功的教师主要在于他们能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工作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教学手段、课堂氛围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并在这基础上,不断地学习、探索,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所以,我们可以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其次,在当今社会信息化背景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以及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许多新的历史教学技能应运而生,这些都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学习和形成新的教学技能的过程,就是对原有传统的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三,《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昭示着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它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所以,每一个历史教师都要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历史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学技能?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将对教师的教学带来哪些新的挑战?等等。
二、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而我们平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近乎“完美”,因而有可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所以,从每一节课来看,我们都有必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比如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是否通过完成知识目标而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通过学习过程的情境设置获得体验而得到发展?如我们在进行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时,有时只给出一个结论,某个历史人物是爱国的,而学生则可能是一片茫然,似懂非懂,这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没有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情境设置。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手段,找到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实施过程是否合理。要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我们教师就要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如课前的预设与准备、情境的设置与切入、重难点的突破、效果的生成等有周密的思考与部署。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策略是否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贴近学生的思维?等等。如在上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我按照学生对于事物理解的一般思路来整合教材、设置问题,完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探寻启蒙源头,主要介绍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其次,感受理性光芒,主要学习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思想;第三,追寻启蒙成果,介绍启蒙运动给法国及世界带来的影响;最后,回味启蒙运动,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点,以及对今天的启示,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目的就是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学生的特点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彻底改变原来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焕发历史课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如我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结合地图画出新航路开辟的四条主要航线、表演历史课本剧慕尼黑阴谋、角色扮演并评判罗斯福等人物等。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在平等交流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共同探讨,发挥着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4)反思教学方式是否合理、科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多媒体的应用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手段。通过演示课件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使讲课方式变得简便、快捷,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使那些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但我们教师还是要反思,是否不管什么内容都需要利用课件来讲授呢?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一个“度”,不能过多、过滥,否则教师成了课件的解说员,而学生面对节奏快、信息量大、重点不突出的教学内容难免会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深刻反思,找出改进策略。
三、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
(1)撰写反思日记。这是教师提高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记教学机智、学生创新,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记教案的再设计,对原来的一些内容和方式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2)观摩公开课。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是历史教师很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经常参加听课交流活动,找出自己与优秀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差距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弥补自我思考的不足。
(3)研究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采用谈话、问卷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增强教学针对性。教师也可以从学生作业、试卷中反思为什么某个问题学生掌握得很好或者不好,认真回顾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使课堂教学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
(4)积极参与教科研。教师一方面要多研读一些历史学名著、历史学术论文、历史著作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主动探讨一些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学反思是历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效途径。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为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而且可以通过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益成熟,从而不断促进自己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