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连载)

2013-12-29 00:00:00于童
成才之路 2013年21期

第十六章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该民族精神文化素质和智力的集中体现。历史上那种与时俱进的健康向上、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都孕育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结出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而某些民族暂时的狂热、消沉、迷惘、创造力衰退乃至停滞僵化,亦无不与其思维方式的“导航”有关。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范畴

一、科学思维方式有导航作用

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鲜明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看,创新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着贯彻落实这一“主题”和“主线”的效果。

可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特别是实施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创新者必须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努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而科学思维方式的标志就是胡锦涛同志首提的“与时俱进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方式在教育创新工作中起导航作用,其一,决定教育创新的方向;其二,便于克服各种困难;其三,有利于转变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思维方式与思维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思维方式本身不是实体性的东西,只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思维样式,它是由各种思维要素(其中也包括思维规律在内)有序地综合形成的有机整体。思维形式(规律)在本质上对于物质、存在的第一性来说,是第二性的。从本体、认识两方面看,它都只是物质、存在的产物,或者说是大脑这块物质的反映。可见,思维形式(规律)与客观世界具有同一性,因而,它是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然而,思维方式(样式)则是主体社会化的产物,它立足于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水平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思维方式是主观的且又是过程的集合整体。教育创新思维的实质性课题就是要适应教育的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等同于思维结构,思维结构是凭借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的基本概念框架,它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一种符合性能力和大脑加工改造客体的基本规则。一般地说,思维结构属于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职业、经历、知识素养之不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思维结构。思维结构反映思维的个性。而思维方式则属于人类社会,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也只有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体现思维的共性。与之相应,思维方式问题主要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思维结构问题不仅为哲学所探讨,也为心理学、教育学所研究。

三、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思维途径和桥梁的思维方法与思维方式有联系但又有区别。思维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方法是指人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指导认识和实践时,所采取的与这些科学知识相关的方法;狭义的思维方法是指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所涉及的各种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等方法。此外,还有选择、控制、管理等方法。

两类思维方法与思维方式虽有差异,但又有同一性,它们纵横交织、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综合形成有机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主体思维方式必然承继着诸多思维方法体现的系统的整体性,在这种情形下,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成为同义语也不为过。所不同的是,思维方法在思维过程中是可变的、可替代的,而思维方式却不然,在特定的思维对象和思维环境中,无论是社会成员带有普通性的思维方式,还是领导者带有特殊性的思维方式,都是相对稳定的、趋于模式化,表现着整体思维格局的质的规定

性。足见,思维方式不能等同于思维方法,但思维方式既包括广义的思维方法,也包括狭义的思维方法,是二者的协调统一。

第二节 领导科学思维方式的结构

创新者思维方式作为众多思维要素纵横交织、网络联结的综合整体,在加工信息、处理问题、科学决策的过程中又形成树状结构。从这树状结构的思维方式中剖析它的构成要素,是一件较为复杂、较为困难的事情。如果从客体信息在领导思维方式的流程中剖析它的结构要素的话,一般说来,其主要构成要素有五项:观念、情境、视野、思路和评价。

1. 观念:观念属于主观意识范畴

创新者思维观念与科学思维方式密不可分,观念既是科学思维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出发点,又规定着科学思维方式的性质和特征,而科学思维方式作为观念的运动模式,又往往制约着观念的存在、形成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并不完全是观念体系的附属品,而是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不能设想,一个创新者头脑中没有形成任何观念,却已具有了某种思维方式。也不能设想,一个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存在于他的观念体系之外,说到底,创新科学思维方式如何,直接由其观念体系所决定的。

2. 情境:情境属于思维主体内外环境

创新者思维主体必须不时地调整内外环境并使与之相适应,教育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就需要创新主体将所理解和把握的各种新矛盾、新情况、新信息作为思维的对象,从而引起思维活动。事实上,从主体外部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等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常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易清晰可见,一种模糊难猜,科学地分析这两种情境,对于领导科学决策十分重要。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科学思维方式的风貌、风格和整体化的趋势。

3. 视野:视野呈现的思维空间

视野内含着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动态结构的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也就是创新者的科学思维主体所能觉察到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广度。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的视野呈纵横交错的状态。从纵向看,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表现为动态的时间序列,即以回顾历史、研究现在、预测未来的姿态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创新者主体可根据主客体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也可对客体发展的可能性、发展趋向、发展规律分别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和展望,借以表现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视野的深广程度。

从横向看,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表现为动态的空间形式,即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风范实施战略决策,从中创新者主体在更开放的条件下研究客体、理解客体,并对客体的特殊本质、价值取向、前进方向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借以展现科学思维方式视野的时代性。

4. 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创新者思路的本质在于寻求恰当的方法,思路是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结构中的关键性要素,在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诸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现代的教育工作核心在于创意、创造或创新,而思路与创新者工作的创造性关系十分密切:思路闭塞,就没有思维的创新性;思路畅通,思维的创造性就得以实现;思路豁然顿开,思维就会爆发出创意性的闪光和智慧的火花。

5. 评价:核心在于价值评价

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的价值评价应具有开拓精神,它能使领导者不断发现和捕捉具有新用途的信息,也可从带有破坏性的信息中揭示建设性的有用度,从仿佛无用的信息中发掘有用的信息,从同一信息中发现若干不同的新空间,进而扩大、放大、推广信息有用度的范围。总之,价值评价的开拓精神,展现着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的现化化风范和时代性特征。

第三节 教育创新者科学思维方式的特征

一、胡锦涛同志首提“与时俱进思维方式”概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运动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创新者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思维、认识以及思维方式,也必然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终极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的意义就在于,紧紧跟随着时代发展而全面整体式的前进。创新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核心价值,在于更好地适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根本要求,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二、提高教育创新者与时俱进思维方式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为肩负组织和推动中国和平发展,肩负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培养杰出人才的创新者们,提高和培养与时俱进思维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重要。首先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多变,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创新者能否站在中国面向世界,并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沉着应对,抓住时机,作出符合时局要求的战略决策,这是对中高级创新者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同样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维方式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创新思维方式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发展观的需要,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三是提升创新者思维素质的需要。教育工作具有全面性、目的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特点,创新者在解决复杂性、突发性、全局性的问题时,不仅要有创新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协调思维能力,而且还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并使之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实现总揽全局、抓住重点、打破瓶颈,解决问题。

三、教育创新者应注重培养与时俱进思维方式

创新与时俱进思维方式,就是要求创新者跟随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努力在发展变化的实践中获取养分丰富自己,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为此,创新者必须经常做到“一要坚持、二要学习”。

一要坚持:就是坚持打破思维定式,树立与时俱进观念。所谓打破思维定式,就是要转变旧观念,扬弃旧习惯,构建新的思维空间。转变旧观念关键是确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信仰、理想和志向;扬弃旧习惯,主要是扬弃思维的旧框框、看问题的旧角度、处理问题的旧方法。树立新的思维空间,核心在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适应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碰撞化,从而使创新者思维视野更开阔一些、思维创意更深刻一些、思维谋略更精彩一些。

二要学习:就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科学知识,学习实践本领。学习还必须包括现代科学知识内容,不懂现代科学知识,就很难理解现代化,不理解现代化,就很难去实施现代化,也就很难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升思维境界,才能增长才干。当今时代是快速多变的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与国内、此地与彼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这种多样化会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价值观互相碰撞,这就要求创新者思维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者真正做到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能真正做到顺应大势、积极主动,把握大潮、拥有未来,维护大局、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