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寓乐于教,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充满活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成才
高中体育的基本要素一直是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益,体育教学改革成为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与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是体育教师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改革。其基本思路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在新课改下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减少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育模式。并非要忽视运动技能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前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能,不重视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过分强调系统的技术教学,不能够因人而异,不重视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导致学生体质未能得到增强。健康是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新课程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对人的全面健康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落实到新体育课程中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学习评价的实施,都要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服务。
二、新教学内容的开发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包括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学习,而且另辟18学时保证健康教育专题内容的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整体健康水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是选项教学。选项教学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学生正在由过去样样学到现在着重培养爱好和专长转变。此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以课程或者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改革带来的可喜进展和根本所在。
三、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体育教学应改变过分强调单方面传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体育课上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的言行要带有鼓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做一些徒手操或其它带有声响的轻器械操时,教师把口令的声音放低,激发学生练习热情。不切实际的表扬或过分的批评,会降低学生练习兴趣和他们上课的积极性,造成紧张或消极的气氛。体育课上一旦学生形成了起哄,教学局面就难以掌控,会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一定要适度,要恰到好处,否则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四、学生合作性的培养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意识出发,巧妙地利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为学生投入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起练习。我们不应该只是把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停留在表现形式上,应充分利用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体育课堂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师应该倡导和采用的教学方法。竞赛、游戏等教学行为需要合作,原来许多由教师做的工作现在可以由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协作学习过程的推动者。
五、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过过程评价理论,过程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结束和一个系列教学活动结束均要进行综合评价,只有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估中,我们主张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不足,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评价学生。日常应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其他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多因素的,每个评估方法的评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特点,有一个特定的范围和边界。
应试教育,评价方法大多是单一或简单的定量方法。定性方法简单,严重影响了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合理性。我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全面质量检查,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我们不仅要检查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检查行为层面。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的能力上,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意识层面。各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和专业知识的优势,使评估结果更客观,更公平。
我们要把握体育的时代脉搏,运用清晰,健康的新理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方面的发展需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面育人,使学生从“让我做”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热爱体育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努力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J].现代阅读,2011(20).
[2]邓征军.新课改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初探[J].现代阅
读,2011(3).
[3]雷秀华.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J].科
学大众,2011(2).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