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初探

2013-12-29 00:00:00周平
成才之路 2013年23期

摘 要:课改理念应超前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转变观念;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一、新课程的发展和导向

新课改首先是教材变了,版本增多、内容丰富,由此带动教学过程改变。其次,是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所使用的教材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活动,并且从内容和活动的时间上都有所增加,加强了探究性学习,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师生关系的改变。新课改下的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和学生互动,从而使教师个人的知识被激活,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生物课较多的内容是探究性活动,更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尊重和信任所有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尊心,只有你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你、信任你,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除了在学习上了解他们,也经常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以至在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对号入座地叫出每一位学生,也基本上抓住了他们的心理,因此学生也随时在乎我的存在,当我叫他们回答问题时,他们都很积极,并且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才回答出来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还可以让教师在一个较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工作。

(2)进行探究性学习。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其关键是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掌握好这一过程,不仅关系到新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也影响到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考虑如何组织效果才会更好,特别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相对缺乏,课时少,要使课堂精彩,有吸引力就需要更加合理地去安排探究活动。

(3)做好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地备好课,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不仅要备好课,还要背学生,要花时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对于新教材内容的安排,尤其是对于生物课中新教材内容的安排,有很多的探究活动和新鲜问题,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做更多的探讨,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料,集体备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课改下的新教材带来的新内容确实需要我们集体的智慧,再结合个人教学的特点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教学效果更佳。一方面拓展了教学思路,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加强了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促使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的“专业人员”,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

三、用教学反思来促进课改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创建性教学,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和谐的统一体,同时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体会了学生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这些不足,通过反复思考,仔细琢磨,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措施,不断完善,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在以前不要求我们写教学反思,自己不会主动地把教学中的得失记下来,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一番总结和思考。而现在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变得灵活多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像以前一样上完课就了事是不行的。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时,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这节课上得还是很成功的,能够提高大家的兴趣,进行热烈讨论。但是我在课后进行了一番反思,觉得大家兴趣还不够浓厚,投入不够,知识的连贯性不是很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还不到位。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后,我在另一个班上课做了一些调整,活动时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放在一起评比,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讨论“食品安全”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包装袋来讨论,同学们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得非常热烈,使知识得到拓展,收到的效果更佳。反思前和反思后的课进行对比,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课改以来我校就一直要求教师写课后反思,现在我们已经形成自觉自愿去写,从反思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自己改进教学方式,教法上有了创新,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四、克服形式主义,坚定走课改之路

对于课改,一些教师把它认为是一种形式主义,“公开课是课改的,平时课是应试的”,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表明,课改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将课改理念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力争考试和课改推进两不误。

作为课改的实践者,对课改的方向要坚信不疑,对课改过程要努力探索,通过课改,激发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造性,需要教师方方面面无私的付出。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进行了探索,不断地付出,有了收获,也有困惑,但我们深知,课改实验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收获成功。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