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常常注重文字语言的锤炼,却往往忽视对体态语言的研究。殊不知,体态语言的作用大得惊人。心理学家莫比恩做过这样的实验:只用文字语言平铺直叙,收效7%,若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增效38%;若再加上教师的面部表情,所收信息=7%文字+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的作用之大,语文教师在认真研究口语表达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下体态语言的研究。
什么是体态语言呢?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人们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态,仪容等交流思想的非文字语言。虽然是非文字语言,但是,教师可以用它来表示赞赏、表扬,使学生受到肯定和鼓舞;可以用它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补充和加强口头语言的表达作用,甚至有时可以代替文字语言。体态语言运用得恰当,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一、要根据教材的情感因素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
教师在研究题材内容的过程中,要自己先有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该用一份严格的水,加上九分感情的蜜,使它变成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这“九分感情的蜜”,大半就是教师的面部表情。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哪方面是赞扬,肯定的,哪方面是批评,否定的,运用什么样的体态语言,能把自己的态度表现得体、恰当。如《燕子》一文,主要是通过燕子的描写,使学生感到燕子的可爱,春天的可爱。教师的面部表情就应和蔼,亲切,温柔,甜美,使学生从教师的表情中,感受到燕子美,春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对春天的爱。
二、要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用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难为他,陷害他。他对诸葛亮下达命令时,面部表情奸诈,充满杀机,但又怕诸葛亮识破奸计而又故作镇静;而诸葛亮识破奸计,定计反击,目光机智而敏锐,表情严肃而果敢,态度沉稳而坚定。教师就应像一名多角色的演员,深切体会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鄙视周瑜的心胸狭隘,赞美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开阔的胸怀。
三、要根据故事的情节,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每一个故事都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师的表情、体态,也应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引其入境,激其动情,感染学生。
四、教师在课堂要慧眼捕捉学生的体态语言
教师不仅要用恰当的体态语言感染学生,还要善于读懂学生的体态语言,能够在学生丰富多变的体态语言中捕捉他们的心理状态,艺术地运用自身的体态语言,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扬其积极因素,从而使语文课堂得心应手,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识别学生的体态语言,可以从坐姿,面部表情,尤其观察学生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看出学生瞬息万变,及其复杂的内心活动。从学生的体态,可以反映出“外静内动”“外动内也动”“外动内静”“外静内也静”四种状态。“外静内动”“外动内也动”以上两种状态是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时,教师如给以亲切的目光,会使学生精神更加振奋;教师如给以深沉思考的眼神,又会使学生积极思维。“外动内静” “外静内也静”以上这两种状态不佳。遇到此种情况时,为了了防止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的迁移,教师尽量用体态语言暗示其改正错误。如:讲话嘎然而止,引起注意等等。
另外,语文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应忌“滥”“乱”“俗”,不要给学生张牙舞爪之感,而是要教态从容,举止端庄,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作用之大,内涵之丰富,情感之复杂,用法之多样,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发挥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辽宁省凌源市三家子小学)